你的溫暖 我的牽掛
2021-12-16 14:41:0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你的溫暖 我的牽掛 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田圓 通訊員 謝秀玲) 創新實施社會救助一攬子計劃(綠洲計劃),形成涵蓋救助領域九方面69項的救助政策體系; 在全市率先建立市、區、鎮(街)三級聯動的社會救助疑難案例研判制度…… “十三五”期間,廈門市集美區民政事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以廈門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落實民政工作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構建民政工作新格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造血式幫扶、重點解決照料中心‘十五分鐘養老圈’內兩低人員等特殊老人的用餐難題等,為‘兩高兩化’建設貢獻民政力量。”集美區民政局相關領導表示。 持續加大社會救助力度 五年來,集美區不斷完善民政社會救助保障體系,共發放各類救助經費14642.21萬元,其中低保金3574.23萬元,臨時救助金776.74萬元,醫療救助金1664.58萬元,特困供養金664.68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7820.35萬元,基本實現兜底線、保基本的目標。 從2017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65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850元,最低生活保障先后提標4次;建立困境兒童常態化排查機制,不斷發揮4個兒童示范點引領作用;率先出臺《集美區民政局關于急難型臨時救助簡化程序的暫行辦法》,審批時間由10個工作日壓縮至4個工作日……集美區不斷健全完善救助保障體系,織牢更加細密的民生保障網,確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大家一起走、一個都不少”。 未來,集美區將進一步落實好“剛性支出扣除、收入扣減、延保漸退”等惠民措施,確保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支出型貧困和低收入家庭中特殊困難群眾納入兜底保障。同時,依托“12345”及“12316”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升為民辦事能力和時效,及時有效解決群眾合理訴求,落實主動發現機制。 “通過進一步健全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我們也將制定個性化援助方案,形成長效幫扶機制,統籌推進精準幫扶工作與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協調發展。”集美區民政局相關領導表示。 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廚房、餐廳明亮干凈,康復室、護理室一應俱全,會客廳布置得像咖啡館一樣漂亮……去年初,集美街道的老年人朋友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由閑置公房改造而成的集美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啟用,為周邊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復等貼心服務。 在養老設施建設方面,集美區加快步伐,不斷探索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醫養結合的養老新模式。越來越多“家門口”養老設施的投用,進一步完善集美區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轄區老年人實現“老有頤養”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五年來,集美區還先后出臺《關于加快集美區養老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調整規范部分養老補助政策的通知》《集美區推進農村幸福院工作實施方案》《集美區農村幸福院建設標準(試行)》《困難老人及高齡老人入住養老機構補貼制度》《關于進一步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為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管理以及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提供政策支持。 如今,集美區已基本形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全區現有1個區級老年人養護中心和6個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5家農村幸福院、67家居家養老服務站、6家養老服務機構,引入太保家園高端養老項目,養老床位達1928張,每千名戶籍老人床位達46張,超“十三五”規劃要求15%。 為提高養老監管水平,集美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機構,推動居家養老服務院站專業化、信息化運營;同時,建設區級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庫,實現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監管、服務項目流程監管、服務設施可視化監控、相關補貼網上申報審核等多項功能。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優化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及方式,探索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運營及監管模式對村(居)養老服務設施第三方運營質量進行動態評估與管理。”集美區民政局相關領導表示,將督促指導各鎮(街)實施調整后部分養老扶持政策,推動敬老餐廳及助餐點建設、家庭養老床位等養老服務質量提升試點工作,同時,持續推動養老服務領域重點招商與項目建設工作及養老護理培訓工作。 強化完善社區治理體系 一直以來,集美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保障機制,強化齊抓共管、協調聯動,形成推進民政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強化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十三五”期間,集美區不斷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建立工資職級制度,設立4崗18級的崗位等級序列制度,增加社區工作者考核“基本合格”等次,考核優秀比例從10%提升至20%,更好激勵社區工作者;出臺《集美區關于加強村民小組長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建立村民小組長誤工補貼制度,由每月150元提升至每月600元;選派示范社區、后進社區的干部開展為期一年的“雙向”掛職,通過導師制、跟班制等形式,實現以老帶新、先進帶后進。 推動社區治理模式創新。集美區總結推廣杏林街道園博社區“1+X+1”工作法,該工作法被確認為第二批省級優秀社區工作法;整合高校、政府、社工機構三方資源,建立社會工作實踐教育基地。 筑牢村居基層防控線。集美區成立防控專班,建立滾動式督導機制,對69個村(居)進行全覆蓋督查;充實社區網格醫生、民警等力量,建立“四人工作小組”708個;出臺關愛措施,開展“心靈氧吧”線上服務。 接下來,集美區將圍繞近鄰敬老、濟困、扶幼、助殘、育德、醫療、關愛等城鄉居民需求,建立便捷高效近鄰服務機制,培育近鄰服務組織,創新近鄰服務方式,總結試點示范經驗做法,在全區范圍全面推進社區治理近鄰服務。 據介紹,按照“一年覆蓋、兩年規范、三年提升”的工作思路,未來集美區還將建成更多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穩步推進社工站建設和服務項目實施,探索打造可推廣、可復制、有影響的基層社會工作服務品牌。 相關鏈接>>> 未來五年 集美區民政事業工作重點 打造“綠洲計劃”升級版 不斷完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專項救助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綜合制度體系。 逐步調整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力爭2026年標準較2016年提高20%以上,將未成年人特困救助供養年齡從16周歲延至18周歲。協調開發更完善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平臺”,實現社會救助人員信息在區、街道、社區三級同步推送“一鍵查詢”。 加快“老極美”頤養工程 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推進“六助”社區嵌入式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化發展,打造“一刻鐘養老圈”與“全齡化”社區養老模式;做實無償和低償服務對象“六助”服務的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家庭適老化改造。 推進養老機構建設。推進太保家園高端養老項目建設;打造醫養結合養老示范基地,制定養老機構醫護人員定向培養政策,引進護理人員培養實訓產學研基地。 加快養老人才培養。通過定向委培和經常性在崗培訓、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提高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 建立健全養老監管。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三方評估體系及養老服務質量投訴等長效管理機制,實行嚴格的門檻準入、過程監管、結果評價和淘汰退出機制。 推動“近鄰模式”治理工程 選優配強村(居)“兩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力爭達到100%;進一步落實社區工作職責考核評比“權責清單”,為社區減負;深化村民自治,依托村民會議、鄉賢理事會等鄉村基層組織,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拓寬參與范圍和途徑。 完善區、鎮(街)、村(居)三級社區工作者培訓網絡,推廣干部“雙向”掛職鍛煉的經驗成效,打造專業化、知識化社區工作者隊伍。 繼續深化臺胞參與社區治理,支持在集長住臺胞參與基層治理,在臺胞集中社區開展引進臺胞社區規劃(營造)師工作,支持有資質的臺灣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 開展“優作為”提質工程 加強社會組織監管,構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加強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改革創新,改進社會組織評估方法,強化評價數據信息采集,深化評估結果應用。持續加大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力度,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鞏固掃黑除惡斗爭成果。 夯實“標準化”服務工程 強化標準地址二維碼管理應用,完成鎮級、區級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健全“平安邊界”建設長效機制。創建國家標準婚姻登記服務場地,推出婚姻登記頒證,探索冷靜期延伸服務,推進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推動村(居)骨灰樓(堂)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工作,回應個性化殯葬祭掃需求;加強殯葬行業監管,加強政策宣傳,引導社會移風易俗、文明治喪。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