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廈門今日全城拉響警報 探尋曾經飽經烽火的五通
2022-05-10 20:34 來源:湖里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鄒玒 我來說兩句
翻開地圖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廈島東北岬角處,有大石盤突出海中,很多人尋尋覓覓的五通古渡頭就在這。 據了解,五通作為一個碼頭存在,至少要追溯到宋代。作為扼守泉廈交通的要津,這里“為廈門咽喉、出入要隘”。那時,船舶的路線,由五通過渡至同安劉五店,由高崎過渡至集美,再經由驛道赴漳泉等地。 明洪武年間建廈門城的同時,也修建了廈門島東北角的五通寨,還設有五通汛,筑有煙墩、瞭望臺,屯兵防守。 清代以來,五通更是取替前代舊設之東渡,一躍成為官渡:設鋪遞,“乃官軍郵書往來北行大道”。而且,從坂美到對面的通嶼之間,從浦口到泥金之間還分別修建了堤岸。 那時的五通,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甚至在1928年,旅居菲律賓的愛國華僑遵循孫中山“航空救國”的遺訓,在五通店里創辦了“五通民用航空學校”。這是當時國內僅有的三所航校之一,書寫了福建航空史不可或缺的一頁,五通也因此在廈門航空事業上留下先驅者的足跡。 那一年,票價0.56元,全長14.11公里的“五通線”也通行客車。一年后,全禾汽車公司還開通了美仁宮—劉五店的線路經過五通渡口,開創了廈門公共交通水陸聯運的先河。 昔日的五通大路 曾經的五通,漁民們過著雖不富足,卻安安穩穩的日子。那時的他們原本和我們一樣,也曾畏懼疾病,為瑣事煩心,擔心著過海要靠木船擺渡,風急浪高…… 但1938年的那場戰爭毀滅了這一切。如今84年過去,五通海道風物如常,濤聲依舊,當年的古渡與“萬人坑”也已成為陳跡。 但我們不會忘記五通古渡頭的風光歲月,也永遠不會忘記那場戰爭帶給我們的苦痛。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