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坂頭水庫巨石“仙苑”兩字:朱熹手跡?
2022-05-26 10:17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坂頭水庫巨石“仙苑”兩字:朱熹手跡? 專家:符合朱熹書法特點,應為其手跡,但可能不是在同安任職時所書 圖一:石刻“仙苑”。 “集美坂頭水庫里的一塊大石頭上發現朱熹款的摩崖石刻,之前好像很少有人提及。”5月18日,從事石刻工作的蔡先生帶記者找到了這處摩崖石刻,這處摩崖石刻是他幾天前發現的。 巨石上發現朱熹手跡 這處摩崖石刻位于集美坂頭水庫庫區中的琔琳院附近,在路邊五六米高的一處大石,“仙苑”兩字都是楷書,并列刻在巨石上,“仙”字在右,“苑”字在左,兩個字都非常清晰,每個字的長款都有70多厘米,刻入石5厘米左右。在“苑”字的左下角有一處經過打磨的平滑石面,上面有“晦翁書”三個小字,字大小在10厘米左右。 “當時看到‘仙苑’兩個字,后來我清理了附近的殘葉,發現下面有落款,落款是‘晦翁書’。”蔡先生說,“晦翁是朱熹晚年的號,這非常有可能是朱熹的手跡。” 離兩字10多米遠的地方是一處房子的舊址,如今還可以看到三合土做圍墻,他聽附近的村民說,這處遺址曾是一處書院,至于書院的建筑年代無人能說清楚,也不見相關史料記載。蔡先生說,可能是因為書院的存在,才刻了這兩個字。他后來查詢資料發現,同安北辰山也有朱熹題刻的“仙苑”二字,兩處的題字非常像,而且題字落款處都寫著“晦翁書”三字,認為坂頭水庫中的“仙苑”二字也是朱熹的手跡。 集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汪賢俊在現場看過“仙苑”二字的石刻之后說,兩個字筆勢磅礴凝重,古拙遒勁,古雅有致,符合朱熹的書法特點,這處石刻有純然樸質的“金石氣”,應該是朱熹的手跡。 可能不是朱熹在同安時所書 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堅定則認為,南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只有20多歲,而石刻署名晦翁,即便是朱熹所寫,也應該不是朱熹在同安做主簿的5年間所寫。記者查詢資料后也發現,朱熹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始署晦翁,時年45歲,后多次使用此號。 廈門市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原副館長、文博研究員何丙仲先生說,坂頭水庫中出現“仙苑”二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朱熹在同安做主簿時題字很多。這兩個字的落款是晦翁,應該是晚年寫的,雖然朱熹在晚年曾到過漳州,但目前還無法確定是朱熹在漳州時所寫。他說,后人因為敬仰朱熹,所以有摹刻的現象。 記者查資料發現,朱熹在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夏四月二十四日到漳州任職,時年六十一歲。翌年三月,朝廷調朱熹主管南京鴻慶宮,于四月二十九日離開漳州,在漳任職只有一年時間。 朱熹在集美可能也曾題寫“第一山” 坂頭水庫一帶原為石兜鄉,自古水草豐美,鄉民富足,朱熹在此開課講學。其實,朱熹與坂頭水庫還有這一個傳說。有一次,朱熹從同安出游,來到苧溪橋,見溪流潔凈如練,急令停轎,雙手捧水,細細品嘗,贊嘆不已。朱熹還寫過一首題為《苧溪道中》的詩。朱熹后來又順著溪流前行,見此地山清水秀,氣勢磅礴、地勢逶迤,兩處村居像盆地,在群山懷抱中,略呈葫蘆狀,即興言道:“此地五百年是谷倉,五百年為水塘。”并在路旁一塊大石上寫下“第一山”三字,手跡雄健。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如今水庫邊確實有一處帶有“第一山”三字的石刻。 這處石刻位于與坂頭水庫緊鄰的石兜水庫一邊,枯水季節會露出水面。三字刻在一塊四五米高的大石頭,三個字周圍還有陰刻的線條框起來,但沒有落款。“第”字很大,寬約1米,長約1.5米。 石兜水庫水位高時,“第一山”石刻被完全淹沒在水中。集美文史研究愛好者、集美文化局退休干部林火榮說,有人說“第一山”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書寫并找人刻的,也有人說是明代書法家朱芾的手跡,但不少書法愛好者則認為這三個字應該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字,至今一直沒有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