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貢獻更多思明力量
2022-05-31 20:50:40?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5月31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劉瑋)5月31日上午,在廈門市委宣傳部舉行“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思明區專場上,廈門市思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顏躍喜就思明區在傳承、保護和利用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探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臺胞福祉方面的經驗做法進行了介紹和解答。 顏躍喜說,習近平總書記詩意點化鼓浪嶼,是國之瑰寶,是“女王皇冠上的寶石”,作出重要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這些年來,思明區在傳承、保護和利用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精心守護遺產、推進活化利用、促進文化回歸和堅持成果共享。 在精修繕方面,思明區用匠心精神精心修繕保護文物,精心守護文化遺產地,有效控制全島建筑總量,保持天際線、沿海岸線景觀,先后出臺《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等20多部法規、文件,完成了鼓浪嶼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街道、社區、社會力量三級文物保護基層管理網絡。思明區還實現文物審批不出島,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并成立鼓浪嶼文物保護專業巡查、遺產監測和志愿者巡檢三支隊伍,定期進行安全巡查檢查。鼓浪嶼文化遺產監測報告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年報。 同時,思明區推進“全島博物館”計劃,對全島文物建筑和歷史風貌建筑建立數據庫,統籌空置、閑置文物建筑和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修繕及活化利用工作,同時提升全島“智慧+”。線上博物館、智慧化導覽等“科技+”元素不斷注入全島,黃榮遠堂的活化利用被住建部示范推廣。 在促進文化回歸方面,思明區出臺修訂《鼓浪嶼重點文化發展扶持暫行辦法》等文化回歸扶持政策,扶持重點文化項目13個,獎補公益性文體項目562個,并用好鼓浪嶼紅色文化資源,打造鼓浪嶼紅色主題教育展館等8個打卡點,被福建省確定為“第二批黨史教育基地”。 在堅持成果共享方面,思明區下大力氣留住鄉愁,發布了《鼓浪嶼文化遺產管理通告》,率先啟用“黑名單”誠信平臺,加強社區保障;完善居民游客登島,實施輪渡航線分離和最大承載量控制措施;推進申遺反哺機制,實行島上戶籍居民免費過渡補貼和燃氣補貼、親友過渡票等政策舉措;近鄰黨建守望相助,充分發揮鼓浪嶼公共議事會、鼓浪嶼商家協會等社會治理主體作用,實行社區自治共管,進一步增強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發布會上,針對本網對于思明區在探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臺胞福祉方面經驗做法的提問時,顏躍喜表示,近年來,思明區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聚焦“臺青發展、融合治理、交流交往”等重點工作,著力做好“通、惠、情”文章,努力為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貢獻更多思明力量。 傾情傾力,幫扶臺青深耕發展。思明區落實落細臺青優惠政策措施,以規范管理和配套服務為臺灣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機遇和保障。2016年思明區首次出臺臺青優惠政策,為臺灣青年在廈門發展提供真金白銀的扶持。今年新修訂的《思明區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辦法》,設置臺青實習、就業、創業、生活四個板塊,增強臺青來大陸扎根發展的信心。思明區現成功培育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國家級基地1家、省級基地8家,吸引臺青企業500多家,900多名臺青落戶思明發展,共有11位臺灣青年獲得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之星”稱號;在思明區行政服務中心成立臺灣青年發展服務中心,為臺灣青年提供政策申報、創業輔導、政務辦理等“一站式”式綜合服務;在龍山文創園設立兩岸青年心家園、兩岸人才會客廳,打造成涉臺綜合服務體和兩岸青年交流發展共同體,助力臺灣青年追夢、逐夢、圓夢。 共享共進,創新兩岸融合治理。思明區緊扣臺胞生活需求,架構社會治理參與通道,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體記憶;成立思明區涉臺調解委員會,聘請4位專業律師、15位臺胞臺屬加入調解隊伍,形成“1個總部+5個網點”涉臺調解網絡,先后調處涉臺糾紛341件,化解成功率超七成;成立臺胞愛心志愿服務隊,聯動區城市義工協會,打造“臺胞+社區+義工”三方聯動的志愿服務模式,全區加入區城市義工協會的臺灣青年超200名;積極融入“愛心廈門”建設,搭建臺胞臺商愛心幫扶窗口,實現“推動兩岸交流”向“推動共同參與”轉變。 同心同向,力促兩岸交流交往。思明區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加強兩岸交流互動,三年來開展交流聯誼活動30余場;持續舉辦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等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江夏堂、延平郡王祠等對臺交流基地開展民間交流活動,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率先成立全省首個臺胞驛站,現全區已拓展10個各有特色聯誼點。此外,思明區還在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舉辦兩岸線上交流活動,開創對臺交流的新模式,并開通思明臺胞驛站微信公眾號,精心組織做好涉臺宣傳工作,講好兩岸融合發展故事。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