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中央法務區的“廈門探索”
2022-10-28 09:31:27?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勇毅前行 打造國際化法治創新平臺 ——海絲中央法務區的“廈門探索” 東南網10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021年11月5日,海絲中央法務區落地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從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法治高地,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承載起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世界知名度的法治創新平臺的重大使命。 發布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十大成果、加強法務科技產業鏈建設、成立廈門涉外海事法庭……一年來,廈門抓住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真抓實干,穩步推進海絲中央法務區各項建設,加快打造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法治創新區。 以法為帆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這是一家擁有眾多分公司的食品加工企業,依靠優良品質和穩定供應,成為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但前不久,它差點遭遇重創,得以“安全著陸”要歸功于一套海蜂自研的智能法務管理系統。 “我們在系統里看到‘公司合作伙伴風險預警’的提示,海蜂的法務團隊及時采取措施,幫助我們規避風險。”該食品加工企業負責人說。 作為一家法務科技公司,海蜂坤行(廈門)法務信息管理有限公司專注于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企業高效管理合同、用工、證照、知產等法務信息,預防法律風險。 “以法務管理系統人事模塊為例,我們將合規要點嵌入人事流程中,實現風險的智能識別,在線進行用工制度搭建及文本簽署,實現全流程合規及存證。”海蜂聯合創始人張雨說。 目前,海蜂的客戶群體覆蓋27個行業,全國各地的運營中心也陸續成立,但廈門依然是他們的總部所在地。“海絲中央法務區不斷加強法務科技產業鏈建設,我們可以預見今后的市場會更廣。”張雨坦言。 如張雨所說,海絲中央法務區的謀篇布局具有前瞻性。從出臺《支持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的若干措施》,拿出真金白銀扶持法務產業發展,到聘請專家顧問、拓展智庫資源、匯集本地涉外法律人才搭建國際交流研討平臺,廈門錨定方向先行先試,推動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在法務資源導入、集聚融合、品牌創建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聚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廈門堅持數字賦能,帶動現代產業體系智能化水平整體提高。 廈門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較為發達,以美亞柏科、羅普特、縱橫、法信公證云等為代表的本土法務科技企業,在國內法務科技領域賽道上領跑。海蜂法務、易判科技、法催云、歷思科技日益發展,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東南分中心、深圳法大大等法務科技企業落地廈門,法務科技產業集聚海絲中央法務區的氛圍初現,構建起以數據安全、社會治理,以及線上審判、線上糾紛化解、線上法律服務為主線的法務科技產業鏈條。 前不久,以“兩鏈條一中心”(數字政法鏈、智慧法務鏈,產業孵化中心)為主題的海絲中央法務區法務科技展館正式開館,集中展示智慧政法、法務科技、社會治理等領域重要科技成果。下一步,廈門還將以打造法務科技創新聚集地為愿景,全方位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大局,促進更多法務科技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助力“數字福建”建設。 以法為核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您好,請問南非對進口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有什么法律法規?”近日,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法務總監林榕雄來到海絲中央法務區的金谷域外法查明中心咨詢。工作人員在短時間內聯系中心平臺專家庫的南非法律專家,當場作出解答。 “金磚國家和RCEP國家是我們的主要出口國,以往我們對域外法律未能全面掌握,開展國際貿易存在風險,如今,在海絲中央法務區就可以進行域外法查詢,可提前規避貿易風險。”林榕雄說。 企業出海,離不開護航。一年來,海絲中央法務區依托規劃承載空間,筑巢引鳳,加快傳統法務、泛法務及關聯產業進駐,推動形成聚合效應和融合發展格局,形成了新的亮點。 北京隆安(廈門)律師事務所是首批入駐法務區廈門片區的國內知名律所,該律所負責人表示,福建經濟外向度高,來到法務區,就是希望搶抓機遇,拓展國際商事海事仲裁業務。 與隆安律所一樣,北京安杰、北京中聞、上海匯業、印尼雷米律師事務所、中審亞太會計所、北京國富會計所等一批具有專業特色的知名法務、泛法務機構聞訊而來、紛紛落地。 截至目前,海絲中央法務區廈門片區已新增法務、泛法務機構86個。以法治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環境,吸引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鋼鐵巨頭德信集團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3月,德信集團海外事業總部落戶廈門,德信(廈門)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鐘強利說:“廈門擁有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海絲中央法務區的建設,匯集更多涉外法律服務資源,以及前瞻性的指導、合規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全鏈條的涉外法律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與全球客戶溝通交流。” 廈門不斷努力從市場主體“用戶體驗”角度促進營商環境建設,除了在線下建實體提供全要素、一站式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還大力推動法務機構的線下服務向線上延伸,匯聚到“海絲中央法務區·云平臺”,遴選出87家法律服務機構入駐云平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讓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 以法為魂 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今年,廈門海事法院審理的福建元成豆業有限公司與復興航運有限公司海上財產損害責任糾紛一案,獲評最高法院涉“一帶一路”建設典型案例。 復興公司承運一批散裝巴西大豆抵港,元成豆業因發現散裝巴西大豆部分含雜質、碳化粒、熱損粒等,以承運人違反批注義務簽發清潔提單,導致其喪失拒絕對外付款機會造成損失為由,將復興公司告上法庭。 被告復興公司的注冊登記地為塞浦路斯,實際船東在希臘,均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此案一發,立即受到國際貿易、航運界尤其是船東互保協會方面的關注。 秉持著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權益的原則,該案主審法官、海事庭庭長陳萍萍結合國際貿易、國際海運司法實踐,依據《海商法》第七十五條、第七十六條,明確貨物的等級和品質指標不屬于承運人提單批注的范圍。 “換句話說,承運人沒有義務,也不可能從6萬噸的散裝大豆中辨別出其中的非正常顆粒是不是符合買賣雙方約定的品質指標。元成公司的訴請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最終我們予以判決駁回。”陳萍萍說。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案件向國際社會彰顯了中國海事審判的公信力,此案被英國知名出版社Informa UK plc.出版的《中國海事商事法律報告》刊載。 這是廈門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為國際海事規則制定貢獻司法智慧的生動事例。 打開城市格局,立足全球視野。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海絲中央法務區廈門片區不斷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強化涉外司法審判、仲裁工作,參與國際商事海事法律規則制定,促進涉外法治體系建設,致力打造國際商事海事爭端解決優選地。 努力推進涉外司法審判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比如,審結全國首例適用企業破產法互惠原則裁定承認的新加坡航運公司管理人身份案;發布全國海事法院首個《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審理工作指南》和首個專門針對域外證據的《關于域外證據取證和審查若干問題的指南》等,大大提升了海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 今年初以來,廈門國際商事法庭、廈門涉外海事法庭、國際商事海事糾紛調解中心相繼落地;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來廈設立代表處。 海絲中央法務區還加強與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合作,出臺面向金磚國家法律服務機制十項措施,遴選優質律所面向金磚國家開展法律服務,共創金磚法務特色專區。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