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墓碑和鄭德墓志銘 市博物館獲贈兩件“南明”文物
2022-11-06 16:19:0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村民鄭清輝向記者介紹發現鄭德墓碑和墓志銘時的場景。 博物館工作人員和鄭氏族人對兩方墓志銘進行檢查。 鄭彩墓碑。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冬 許舒昕)11月2日上午,在集美區高浦社區的鄭氏家廟,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廈門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此次到訪,意義重大,是為了接收一份特別的“贈禮”,即兩件“南明”時期的歷史文物,分別是“南明”時期重要歷史人物(建國公鄭彩)的墓碑和驃騎將軍鄭德的墓志銘。這是由高浦(鶴浦)鄭氏理事會無償捐贈的。 經過博物館專家的鑒定,兩件文物確是“南明”時期的,并非偽造。現場,廈門高浦(鶴浦)鄭氏理事會第三屆常務會長鄭世鋒代表鄭氏族人,與市博物館進行文物移交,并簽署了捐贈協議。市博物館向高浦(鶴浦)鄭氏理事會頒發了收藏證書。 “捐贈文物,是經過理事會于上個月協商討論后得出的一致意見。”鄭世鋒說,文物只有放在博物館,才能讓文物得到妥善保管的同時,發揮應有的價值,希望有更多文史學者繼續對文物進行科學考證,全面研究歷史真相。 廈門市博物館副館長、文博研究館員鄭東表示,這兩件文物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品相也保存得比較完整,為研究“南明”這段特殊歷史及人物提供了新的實物依據。后期,市博物館將對兩件文物進行復制,留給鄭氏后人以作紀念。 【幕后故事】 鄭彩墓碑 幾經周轉重回故土 鄭彩,字羽長,是“南明”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被寫進了《南明史》,并有獨立列傳,不少文獻也有相關記載。明末清初,在東南沿海抗清。 鄭世鋒告訴記者,以前每逢清明節,家族的長輩們都會到灌口浦邊掃墓,“大家都知道這是高浦(鶴浦)鄭氏的祖墓”。20世紀50年代,浦邊社集體建曬谷埕,致使墓地遭到嚴重破壞,墓室被打開,地表三合土墓圍大部分被損毀,有人甚至把墓碑石拿去做水溝的過路石,清明祭掃的習俗也因此中斷。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又在墓址上建造了水泥籃球場。 2002年,浦邊社作為政府建設用地,籃球場被挖掘,周邊房舍被夷平,現場遺留了大量雜亂建筑土頭垃圾,但直到去年,鄭彩的墓碑才被村民在水溝里重新發現。得知消息,鄭氏族人將這塊墓碑重新運回高浦村。 墓碑上刻有“太師建國公羽長鄭公、封一品夫人仁德陳氏壽塋”,在墓碑的正上方,有一個形似太陽和月亮的“明”字。由于無法考證墓葬的遺跡,墓碑被暫時放置在城墻下的電機房內。捐贈儀式當天,這塊墓碑被妥善打包運送至市博物館收藏。 鄭德墓志銘 29年前被發現 村民家中代管 鄭德墓志銘的故事,還要從1993年說起。那年9月,高浦村北陳埭頭山(今寧寶社區居委會)準備建菜市場,村民鄭清輝作為建筑工人在挖土方。突然,一小塊三合土露了出來。裝卸車司機看到后問鄭清輝,鄭清輝撥開雜草一看,一眼就認出這是一個明朝的墓,“當時看到墓碑的正上方寫著一個形似太陽和月亮的‘明’字,墓主人又姓鄭,應該是我們鄭氏家族的前人。” 后來,鄭清輝叫來家族里的長輩一探究竟。他回憶說,棺材被打開后,墓主身上穿的綢布還很新,扯都扯不斷。當他們把衣服取出來,兩塊寫在紅磚上的墓志銘赫然出現在墓主的頭蓋骨上方。經過當時專家和族人的辨認,確定這是驃騎將軍鄭德的墓志銘,后來,墓志銘一直由村民鄭仁書放在家中代為保管。 時隔29年,墓志銘再度重見天日。記者看到,兩方南明永歷七年(1653年)紅磚《大參戎鄭公墓志銘》由黑墨楷書寫成,全文25行576字,記敘了鄭德的一生。雖然村民用紙、被單和紙盒將墓志銘包裹得嚴嚴實實,但由于缺乏專業的保護措施,紅磚的局部開始掉色,導致一些文字缺失。 1993年,鄭氏族人將鄭德墓遷建到距離不到1公里的高浦村村口,旁邊有一株上百年的黃連木古樹,墓碑上鐫楷書“明封驃騎將軍云臺鄭公暨夫人王氏墓”,如今與新修建的高浦城城墻、城門融為一體。據了解,復刻后的墓志銘,將被安放在鄭德墓邊上,供后人瞻仰。 【背景】 高浦,自古以來是拱衛同安西海域的重鎮。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設立“高浦守御千戶所”和第二年所城建成起,作為閩南軍事重鎮,屬永寧衛指揮使司管轄的高浦城,在抗擊倭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經,這里是比廈門城建城更早、規模更大的軍事要塞,被稱為“廈門第一城”。 【鏈接】 文物征集是博物館補充館藏文物藏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博物館的文物從哪里來?一是上級調撥和有關部門移交;二是通過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三是發動社會人士捐贈;四是深入社會進行征集。 館藏文物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實物以及歷史上各時期具有珍貴性、重要性或代表性的實物、資料。一直以來,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堅持不懈,深入基層調查文物線索、征集文物,尤其對填補館藏空白、具有地方特色和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的文物更為注重,希望今后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系博物館捐贈文物。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