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2022-11-22 08:12:5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村莊美 產業強 百姓富 集美區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廈門的現代化。今年以來,廈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分類細化任務清單、責任要求,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傳導壓力、凝聚合力。各區各單位按照既定的目標任務,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同向發力、加壓奮進,一項一項抓好貫徹落實。 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展示各單位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舉措成效,體現各級黨組織積極探索有效措施,特別是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健全農村掛鉤幫扶機制的工作要求,做細做實掛鉤幫扶工作,共同畫好“同心圓”,不斷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提質增效,讓越來越多的村莊實現產業旺、環境美、農民富。 (記者 黃懷)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 通訊員 顏文強 鄧聰坤)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今年來,集美區積極尋求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率先全市探索“區屬國企+村集體經濟”合作開發平臺,創新“跨村聯建”“四方共建”等發展模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創新模式 探索“國企+村集體”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鎮、村、國企聯手為集體經濟造血賦能,共同推動鄉村振興。上個月,灌口鎮村集體項目舉行簽約儀式,灌口鎮的三社村、坑內村、鐵山社區等13個村(居)攜手集美區屬國企廈門市集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村集體發展項目。據悉,13個村集體項目共涉及10個地塊、總面積約為34.68萬平方米,計劃建設廠房、商業、辦公、公寓等。 13個村(居)“打包”與國企合作,不僅破除了集體用地碎片化的開發困局,更開創了廈門市的先河,為其他地區積極盤活閑置、低效、零散的農村集體用地提供了借鑒。據介紹,此次合作將以“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補助資金出資+國企投建營”的形式統一開發,最大限度兜底保障村集體和村民的利益。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舉措。此前,灌口鎮的三社村、李林村已與集美城發合作開發村集體發展項目——三李城商業中心(即灌口萬達廣場),率先全市成功探索了“國企+村集體”合作發展之路。三社村、李林村兩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就可以領到租金收入,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抱團取暖 “跨村聯建”促進資源共享 “跨村聯建”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不改變原有村域和自治主體的基礎上,通過組織聯建,打破區域界限,推動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贏的格局,帶動村民富起來、村莊美起來。 今年5月,在集美區委組織部的推動下,位置毗鄰、資源稟賦相近的灌口鎮田頭村、雙嶺村、東輝村組成“三村聯建”發展聯盟,推行“跨村聯建”工作試點,在組織聯建、產業聯建、村財聯建、文旅聯建等方面探索創新發展路徑。 “單打獨斗”不如“抱團取暖”?!啊迓摻āl展聯盟創新了組織設置,把鎮黨委以及三村掛鉤幫扶的市直機關、區直機關、國企、高校以及三個村內影響力較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作為聯盟主要組成單位,把鎮級相關領導、駐村工作隊隊員、科技特派員、駐村選調生等力量都吸納進來,最大化發揮各類組織的發展引領作用?!奔绤^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細、松、酥著稱的仙景芋產自田頭村;雙嶺村的“禾祥西”生態農業基地有省內最大的櫻桃番茄基地、牛奶草莓采摘基地;東輝村種植的海南無核荔枝產業遠近聞名……圍繞這些“一村一品”重點項目,“三村聯建”發展聯盟進一步發揮資源統籌、聯動協調的作用,幫助解決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實現村財、村民收入雙增長。 引智下鄉 推動產學研融合 在集美大學,有一個特殊的團隊叫“蠔殼惠民”,他們歷經七年科研攻關,以牡蠣殼為原料,制成土壤改良劑,用于酸性土壤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改良,實現變廢為寶。如今,集美大學“蠔殼惠民”項目組已與110戶困難農戶簽訂協議,為困難農戶免費提供為期3年的土壤調理劑產品,并派技術人員指導使用,幫助農民提高收入。僅在灌口鎮東輝村,通過專家指導、改善土壤成分,就實現了無核荔枝每畝增收3000多元。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為全市高校、高新企業最密集的行政區,集美區以黨建為引領,積極實施“引智下鄉”,推動產學研融合。 風吹過稻浪,一株株水稻長勢喜人——近日,位于集美區后溪鎮坂頭林場的深山之中,近百畝水稻實驗田迎來豐收。后溪鎮黨委積極引進廈門理工學院團隊等高校和本土生態科技企業“萬嘉清水”等社會力量,統籌推進土地改良。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許莊共拓寬可種植水稻土地面積92畝,預計可實現畝產800公斤,讓撂荒地重新變為良田。 實施后備力量“提質擴容”計劃,從青年創業者等群體中挖掘動員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儲備后備力量200多名;建立“鄉土人才資源庫”,將高校、企業等各類人才登記入庫,助推農業經濟發展、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以人才為龍頭,一條具有集美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 【亮點】 ●“組織牽線”共建聚合力 選派15名區直機關干部到區委鄉村振興辦開展掛職;配合市委組織部組織和選派17名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組成5個駐村工作隊到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駐點服務、組團幫扶;組織召開“四方共建”協議簽訂儀式,推動形成“1家市直機關事業單位+1家市區國有企業+1家區直機關單位+1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的共建模式。 ●“黨群聯動”激活微治理 以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田頭村為樣板,梳理村級社會治理清單七大項百余小項,引導群眾參與田園牧歌動線、新324國道動線農房整治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和農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建設,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提升。 ●“實事聯辦”紓困暖民心 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村居干部長效辦好換屆后“開門一件事”活動,推動解決幸福院養老服務設施質量提升等民生實事24件。聯盟單位深入群眾察民情、解民憂,市直機關黨工委多次調研并推進東宅村街心公園建設,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合軟三新業園為溪西村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市政協辦公廳、市政集團等多家單位慰問困難群眾60多戶。 ●“文旅聯創”培育新動能 深入挖掘特色,形成田頭村“紅色文化+農家樂”、后溪村“閩臺文化+花卉產業”等發展定位。全力打造新324國道沿線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帶和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經濟,推動巖內村文源山現代農業示范園獲評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 ●“鄉風文明”孕育新風尚 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陣地,借助農村鄉村記憶館、文化長廊等載體,廣泛宣傳后溪鎮、后溪村全國文明村鎮的經驗做法和農村優秀老黨員、駐村干部的先進事跡等。建立聯建村志愿服務隊伍12支,開展文明創建、疫情防控等活動200余場。舉辦塔邊社藝術節、鄉村攝影展等活動,促進了鄉村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發展。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