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在全市率先建設交通信號配時中心
2022-12-14 08:22:1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集美區在全市率先建設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啟用近一個月來—— 交通擁堵指數環比下降9.2% 廈門日報訊(記者 柯愷筠 吳俊鴻 通訊員 張志展)家住集美平陽里小區的陳先生近來發現,開車上班花費在路上的時間縮短了:“之前經常發生擁堵,紅燈時間還很長,現在,不但擁堵減少,等待紅燈的時間也變短,甚至一路遇上綠燈。”除了陳先生,一段時間來,不少生活工作在集美的市民有同感。 細微之處看變化。今年11月,在集美區社治委辦的支持下,集美交警大隊建設全市首個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對全區主干道的交通信號燈進行遠程管理,通過“高峰定點疏堵”和“平峰線性綠波”等舉措,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在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方面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統計數據顯示,交通信號配時中心投入近一個月來,集美區交通擁堵指數由1.44下降到1.31,擁堵指數環比下降9.2%。 舉措1 “點穴式”疏堵: 為紅綠燈設置個性化“云管家” 上周三上午,正值早高峰,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屏幕顯示,集源路銀江路的路口,車輛開始排長隊。集美交警大隊民警奚望立即指揮團隊啟動遠程信號管控,延長銀江路往島內方向通行時長,緩解該向等候區內溢出到下一路口的交通,避免引發連續擁堵。 “我們不是一味放行一個方向,而是通過遠程管控,讓四個路口車流形成平衡,最大化路口通行效率。”奚望向記者進一步解釋遠程信號管控的工作機制,當系統內置的紅綠燈時長不能適應當下路口通行需求時,會遠程信號管控紅綠燈配時,起到“云指揮”的作用。 據介紹,集美類似集源路銀江路這樣的路口有近10個,例如連接軟件園三期片區、廈門互通立交等路段,這些路口在特定時間段,交通流量大,不時出現擁堵,以往需要調配大量警力疏堵,不僅耗費人力,有時還因路面警力視野有限,難以觀察整條道路的交通情況,指揮疏導交通成效不夠明顯。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啟用后,以上情況得到改變,中心通過高空視頻巡查紅綠燈路口情況,發現交通擁堵后第一時間遠程調整紅綠燈配時,讓等待車輛多的路口“紅轉綠”、讓等待車輛少的路口“綠轉紅”,從而減少路口的“綠燈損失”,努力通過精準調控,進一步加強路口交通流連貫性。 “遠程管控,就是讓一個個單一固定配時的路口,擁有個性化定制的‘管家’,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變化信號燈配時,讓道路更通暢。”奚望介紹,交通信號配時中心日均介入信號遠程管控路口數量為11路口次,每日平均對集美區路口管控時間在458分鐘,有效提升了車流通行效率,保障了市民群眾的出行便利。 舉措2 線性式綠波: 努力為市民一路開“綠燈” 如果說,高峰期通過遠程調控紅綠燈是“點穴式”疏堵,那么,在平峰期通過“信號優化”努力讓市民群眾一路遇到綠燈,則是“線性式”打通交通脈絡。而這種做法,相比前者更加復雜。 據介紹,信號優化的前期,需要對各路口車流量、各方向通行效率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不能孤立對各交叉口進行控制調整,而是把車流所經過的各路口綠燈起始時間,做相應的調整,這樣一來,確保車流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奚望介紹,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調整信號、創造更多的綠波路段。以杏林灣路為例,全長5.9公里,經過信號優化后,車輛遇到紅燈停留時間減少,遇到綠燈通行時間增加,通行時間由原來的720秒減少到現在的540秒,減少了3分鐘左右。 “我們每日對全區2至3個路口進行信號配時優化,優化后,在平峰期每臺車輛在每個路口等待紅燈時間,大概減少8.3秒,多個路口的話,累加節約的時間就更多了。”奚望說,經過反復計算和比較,才能優化設計出最佳的信號配時方案,進而有效提升干道的道路通行能力,提高駕駛人的駕駛舒適度,目前中心試點了幾個路段,接下來還將擴大到更多的路段。 【點擊】 采取“全年24小時亮燈”工作模式 為保障交通信號配時中心的及時高效,集美交警大隊采取“全年24小時亮燈”的輪班模式。在遠程疏堵工作上,針對堵點的發現建立了四大制度,即:視頻分區巡檢制度、路口值班民警反饋制度、大數據研判平臺預警跟蹤制度、群眾擁堵報警跟蹤制度。也就是說,信號配時中心的民警不僅能夠通過視頻攝像頭發現堵點,還能利用數據分析提前“預知”堵情,做到早發現早管控。在信號路口優化工作上,積極發現堵點,區分路口等級、對易擁堵路口進行日常梳理,跟蹤發現群眾反映的易堵路口,為早發現早優化做足工作。 交通工作,涉及老百姓日常出行,是跟老百姓最直接最密切的民生工程。今年以來,集美區社治委辦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發揮“一盤棋”統籌效用,進一步激活社會治理效能,社治委辦的交通領域專項組以提升全區交通為職責使命,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接下來,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將繼續對全區254處路口實現智能化升級,讓市民出行更平安更暢快。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