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機制改革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 新模式新成果不斷涌現
2022-12-29 09:12:1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改革創新為發展增勢賦能 廈門堅持機制改革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新模式新成果不斷涌現 在廈大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夏寧邵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奮戰在科研一線,他們牽頭研發的新冠“鼻噴疫苗”,近日被獲批緊急使用,為大眾提供生命健康保障。 2022年,“創新”是廈門的熱詞之一。時下,對百姓來說,創新成效越來越真實可感。廈門以改革作楫,揚創新之帆,疏堵點、破卡點,聚資源、提效能,新成果、新模式不斷涌現,新方法、新作為層出不窮,走出了一條攻堅突破、轉型發展的奮斗之路。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君寧) 以改革突破發展瓶頸 闖出新空間 就在本月9日,一個關系廈門未來的重大戰略規劃——《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重磅出爐,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提供清晰的路線表、施工圖,推動廈門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改革創新意識日益強烈,體制機制之變展現改革開放新格局。一年來,廈門努力突破發展瓶頸,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為發展打開了新空間—— 國資國企改革縱深推進。將特房集團的地產開發和重大項目代建經驗優勢與軌道集團的地鐵建設運營業務結合,為加快推動TOD模式打造了優質平臺和抓手;將港口資產劃入象嶼集團,提升了象嶼集團港口建設運營能力……通過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廈門將21家市屬國企整合為16家,國企競爭力在創新中“加碼”。 投融資改革持續深化。通過拓展運用PPP、REITs、軌道TOD、片區綜合開發、設立城市建設投資基金等,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形成可持續的投融資良性循環機制,今年1月—10月,廈門累計新增籌資1297億元,金融活水得以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 構建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廈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創新突破,加大原創性、集成性改革探索力度,取得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如今,廈門已成為全國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統集成地之一,被評為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以科技鞏固創新成果 造就新高度 《全球創新指數(GII)2022》顯示,廈門排名上升12位,入圍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廈門創新能力指數居全國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第12位……廈門科技創新成效日益凸顯。 如何在加快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關鍵時期突出重圍?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創新擺上重要位置,聚全市之力頂格推動。 今年5月,由市委主要領導掛帥的科技創新委員會成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統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創新型城市、高素質創新名城等建設。 按照規劃,廈門科學城、火炬高新區、廈門生物醫藥港以及籌備中的省級海洋高新區,將形成四大科技創新“引擎”并進驅動城市創新發展的生動局面。 來自能源材料省創新實驗室(簡稱“嘉庚創新實驗室”)的一款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設備,擁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100kW制氫系統。“以前一項技術從發展到進入市場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現在幾年就能實現。”嘉庚創新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鄭南峰教授說。 今年來,廈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補創新資源短板,持續提升科技成果、技術源頭供給能力。嘉庚創新實驗室、生物制品省創新實驗室、海洋省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不斷崛起,更多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優質企業來廈建設“旗艦型”研發機構……這些都為廈門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原始創新支撐。 標志性創新工程——廈門科學城的建設,推動廈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形成全新格局。目前,廈門科學城已引進一批院士領銜的新型研究院,并啟用首個“創新飛地”-廈門科學城(北京)創新成果培育基地,初步構建形成“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器+創新飛地+專業園區”產業孵化培育體系。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