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率測評 廈門位居第一位
2023-02-03 08:57:1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藍色 共享“常態藍” 藍天碧水成市民生活“標配” “生態綠”是廈門亮麗的底色,“常態藍”則成為市民生活的背景。 廈門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保衛戰,一個個生態保護大手筆次第展開。 重點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管控和輕微污染天氣應對等工作,2022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56,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持續保持前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等四項指標達“十三五”以來最低值,細顆粒物(PM2.5)連續三年并列全省第一。 仰首觀藍天,俯身掬碧水。廈門市海域面積約333.3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15公里,為實現海漂垃圾“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的目標,廈門實施“三個打通”(打通陸地和海洋、打通廈門和漳泉、打通分工和協作),強化岸上管、流域攔,實現鏈條化無縫銜接,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從2016年的56.7%提高到2021年的87.3%。入海排放口整治經驗被生態環境部推廣。 全面落實河長制、強化流域綜合治理……久久為功,結出累累碩果。廈門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控和省控斷面、小流域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100%。2022年廈門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0%,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203.5萬噸/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農村污水治理這個短板,廈門成功打造農村污水系統治理長效治理新機制新模式,全市1216個自然村全部完成農村污水提升治理任務,并成功打造了翔安大帽山、海滄貞庵、同安溝墘等一批治理成效顯著的示范村莊。 廈門居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記者 王協云 攝) 【亮點】 生活垃圾分類 “廈門模式” 當垃圾分類成為順手而為的日常習慣,廈門這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也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廈門始終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推進“雙碳”工作目標來抓。記者從市市政園林局了解到,廈門垃圾分類持續領跑全國。全市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 參與率達97%,準確率達85%以上,垃圾日產量增長率下降至3% 以下,人均垃圾日產量下降至0.95千克,回收利用率達到42%。 全市共完成200座垃圾屋(亭)建設工作;創建2個省級示范區、39個樣板片區和30個最美投放點。 據介紹,廈門頒布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制定20多項配套制度,堅持黨委政府統籌,城鄉一體設計,前中后端一起抓,同時加大建設,建立了規范統一的分類投放、收集設施,直運為主的分類運輸設施,以及高效匹配的分類處理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完成高樓撤桶、合并投放點、餐廚垃圾處理、低值可回收等節點攻堅,推進源頭減量;向農村延伸,完善農村地區垃圾分類設施,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每戶生活垃圾上門收集,倒逼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 與此同時,廈門注重典型示范、宣傳教育,成立垃圾分類學院,加大人才隊伍培養,通過媒體、學校“小手拉大手”、社區督導、志愿服務等全方位宣傳發動生活垃圾分類,并建立“互聯網+暗訪”為主的督導考評和執法處罰、信息監管機制,實現精細管理。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