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河湖長治水長流 悠悠碧水潤鷺島
2023-03-30 08:42:5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關鍵詞1 責任 廈門緊緊壓實各級責任,把河湖長制擺在全市年度工作重要位置。嚴格落實“雙總河長制”,強化治水工作黨政同責。2022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簽署總河長令,在全市發起“鞏固提升河湖水質、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攻堅戰。繼續完善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市、區、鎮三級河長湖長體系,對全市河、湖、水庫、山塘等實現全覆蓋管理,織密織牢河湖責任網。加強流域整治督導,將河湖治理任務納入督查、約談問責體系。2022年選定15個流域斷面作為市政府消除劣V類水質掛牌督辦斷面,通過重點督促推動治理整改,多個斷面水質持續好轉。 關鍵詞2 立法 廈門穩步推進生態立法,為強化河湖治理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2020年5月修訂《廈門經濟特區筼筜湖區保護辦法》,是全省首個在單個湖泊管理法規中明確施行湖長制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河湖長制條例》納入2022年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后,市水利局成立立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專班,赴浙江進行學習考察,同時反復深入基層調研并廣泛征求意見。市人大常委會于2022年10月審議通過該條例,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廈門經濟特區河湖長制條例》以立法形式將河湖治理所涉及的工作內容予以明確,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約束力和強制力,推動河湖長制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3 補短板 污水處理能力是影響河湖水環境的重要因素。廈門成立高質量高標準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指揮部,全力加快污水處理能力提質增效,補足河湖治理關鍵短板弱項。 如今,廈門污水處理能力實現倍增。近三年計劃開工建設16座污水處理廠,已全部開工并建成通水14座;新建、改造市區兩級污水管網220公里;全市污水處理能力由91萬噸/日提升至195萬噸/日。“正本清源”改造快速鋪開,從源頭上解決雨污混流、管網錯接漏接問題,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排水系統。在農村,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全市1216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相繼打造出翔安區大帽山社區、同安區溝墘村、海滄區赤土村等一批示范村居。 關鍵詞4 執法 廈門全面開展監管執法,啟動三項污染源治理專項行動,阻斷入河入湖污染源頭。在農業面源治理行動中,完成綠色防控推廣73萬畝次,統防統治推廣43萬畝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9.93萬畝次,推廣施用有機肥覆蓋耕地、園地22.88萬畝次。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8.56%,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在工業污染治理行動中,先后出動執法人員7399人次,檢查涉水企業2502家次,發現問題74家次,行政處罰40家次,罰款271.2萬元,責令整改74家次,持續營造強力執法的高壓態勢。在入河排口治理行動中,常態化對入河排口動態管理,每月對入河排口開展監督抽查,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全市1386個入河排口整治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監測,重點對已完成整改的超標排口進行針對性指導,確保整改到位。 關鍵詞5 小微水體 廈門在抓好主要流域、湖庫治理的基礎上,高度關注廣泛分布在村莊和群眾身邊的小微水體整治工作,解決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問題。廈門制定《廈門市小微水體治理工作指南》,指導各區、各鎮街做好治理規劃;對全市920個小微水體進行建檔編號、登記造冊,形成一塘(湖)一檔。通過“截”“清”“修”“綠”等綜合措施推進整治,2022年共完成136個受污染小微水體治理,累計打造80余處小微水體示范點,取得了良好的人居環境效益。 廈門還創新推出小微水體“評星”管理辦法,對小微水體綜合打分,逐一評出星級,并公示評定結果,形成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長效管護機制。 關鍵詞6 生態補水 廈門有序實施生態補水,努力實現“讓水動起來、清起來”的目標。按照“再生水廠尾水為主、水庫水為輔、外調水為補充、水源連通工程作為應急”的思路,廈門編制實施《廈門市九條溪流生態補水工程規劃》和《廈門市雨洪增蓄利用工程規劃》。 “十四五”期間,全市河湖水系生態補水和雨洪增蓄計劃實施項目共78個,計劃總投資22億元,充分利用污水廠排放的高標準尾水進行河道補水,保障河道生態流量,改善水環境質量。目前已建成生態補水項目9個,正在組織實施生態補水項目5個。同時,科學調度、優化配置推進竹壩水庫跨區域補水,有效鞏固埭頭溪和浯溪治理成果,明顯改善河道水環境,生態補水取得實質成效。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