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讓科技人才站C位
2023-04-08 09:43:41? ? 來源: 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讓科技人才站C位 廈門觀察記者 楊珊珊 廖麗萍 揭曉2022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施辰靜 攝 嘉庚創新實驗室 施辰靜 攝 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日前,廈門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揭曉了2022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展現了一批廈門市近年來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 嘉庚創新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廈門大學教授鄭南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王占祥榮獲廈門市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陳浩等10人榮獲廈門市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獎;“復雜海域環境下超長管道整體式沉管施工關鍵技術與應用”等60項成果榮獲廈門市科學技術獎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0項。 廈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獲獎項目和個人代表了廈門市各行各業的前沿科技水平,充分反映廈門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具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 為發揮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決策和產業推進中的參謀指導作用,廈門市委市政府還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等4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和頂尖人才為科技顧問。 基礎研究起步 埋首深耕獲殊榮 “獲獎是對我們科研創新工作的肯定,但如何把自己的研究與產業需求緊密融合起來并非易事。”在頒獎禮上,帶領團隊開發多項高選擇性加氫納米催化技術進而解決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痛點的科學家鄭南峰動情地說,“作為一線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創新服務產業的實踐者,我將繼續推動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研究的融通發展,把科研成果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廈門市的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廈門從事科研工作30年間,鄭南峰從基礎研究做起,致力于功能材料的表界面化學研究。除了在利用化學小分子調控金屬功能材料的表面結構和性能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金屬納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權威獎項之外,他還牽頭建設納米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探索基礎研究成果產業轉化落地的新模式和新機制。截至目前,多項技術成功應用于精細化學品的綠色生產,累計為企業新增產值超10億元。 同樣獲得廈門市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的王占祥從事臨床醫學研究與疾病救治工作近40年,在科研領域默默耕耘。他是我國知名的神經外科專家和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神經系統疾病臨床救治與基礎研究工作,完成國內首例腦積水后巨顱畸形顱腔重建手術,承擔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提高我國臨床醫學發展水平作出重要貢獻。擔任醫院院長期間,他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建立疫情防治結合醫療救治體系,為守衛廈門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重大貢獻,還獲得中國醫師獎、獲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 青年人才當主力軍 產學研融合更深入 此次廈門市科技重大貢獻獎和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獎涵蓋廈門市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的杰出科研人才。其中,45歲以下青年人才占獲獎人數的一半,青年科技工作者成為廈門科技創新隊伍主力軍。 此外,市科技進步獎的60項獲獎成果中,企業為主或參與完成的成果有44項,占比73%,充分展現廈門產學研合作的顯著成效,尤其在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據統計,進步獎項目共獲發明專利514件,其他專利、軟件著作權670件,發表論著1524篇,累計實現產值555.41億元。 乾照光電技術總監陳凱軒是廈門市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獎獲得者之一,他曾主持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大功率倒裝紅外LED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與廈門大學聯合完成《多場調控化合物量子結構關鍵技術及其固態光源應用》項目等。獲得榮譽后,他說,這不僅是個人的高光時刻,也寄托了對LED技術研發人員創新拼搏、再創佳績的殷切希望。 聲音 詹啟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我們很高興看到,廈門市的生物醫藥產業經過近十年發展,通過科學規劃、明確目標、營造環境、引人育才、遵循規律,已經成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一個重要基地,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在全國具有較大優勢。 目前,我們聯合企業在廈門設立創新生物醫藥研究院。研究院將聚焦生物醫藥領域的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難題,以創新藥物研發、技術突破、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與服務、生物醫藥產業孵育為目標,為全省、全國醫藥創新事業貢獻“廈門力量”。 洪明輝(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廈門大學陳嘉庚講席教授、廈門大學工程技術學部主任): 我對廈門科技發展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震撼,受聘為科技顧問對我來說是榮幸,也是很大的激勵。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激光的微米、納米的先進制造以及智能的光學檢測。今后,我要為廈門打造“光電島”,也為廈門大學新工科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魏少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廈門已成為集成電路產業高地。面向未來,廈門還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打造若干高峰,形成標志性的創新成果。 廈門要充分發揮集成電路領域科技創新上的良好優勢,布局完整產業鏈,集聚技術和人才。此外,通過繼續擴大產業規模,提升規模效益,以及通過芯片設計和制造的聯動,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打造東南沿海集成電路產業中心。 鏈接 2022廈門科創工作亮點 2022年廈門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預計超過3.2%,居全省首位。廈門科學城建設穩步推進,“海洋負排放”(ONCE)國際大科學計劃啟動,嘉庚、翔安2家省創新實驗室加快建設,引進20家大院大所和頭部企業研究院項目。 國產首支宮頸癌疫苗、全球首支鼻噴新冠疫苗、“廈門科技壹號”衛星等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涌現。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年凈增量連年突破新紀錄,總數超過3600家。培育發展(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火炬高新區推動“雙創”發展等方面工作多次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激勵。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GII)2022》顯示,廈門上升12位,首次入圍全球百強科技集群。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