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積極推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 4月份獲全市第一
2023-05-26 17:21:51? ? 來源: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知否,知否,應是藍“肥”黃“瘦” 思明區積極推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4月份獲全市第一 廈門晚報訊(記者 沈淑婷 通訊員 陳華英)時值首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思明區低值可回收物收運風頭正勁。走進小區投放點,昔日“偏居一隅”的藍桶正逐步走向前臺,黃桶則有序減少。緊隨全市垃圾分類工作3.0步伐展開,思明區采取多項措施,為藍桶“增肥”、為黃桶“瘦身”。目前,已完成低值可回收物收運基本任務,并獲4月份全市第一。其中哪些舉措值得借鑒?讓我們一探究竟。 雙向發力促減量 雙手分類利國民 仔細查看各街道低值可回收物日收運量,5月23日名列前茅的中華街道、鷺江街道基本任務完成率高達204%、202%。據了解,鷺江街道3月下旬起,就著手組織低值可回收物專場培訓會,涵蓋督導員、居民、物業、業委會負責人及學校、寫字樓、酒店負責人等群體,并借助業主群二次傳播。 鷺江等街道正是全區“給力”低值收運隊伍的縮影。事實上,不同于中高值可回收物的炙手可熱,低值可回收物很多時候“無人問津”。思明區通過系統宣教、監督執法、比學趕超、保障硬件等多重舉措,借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雙向發力,打通低值可回收物產業鏈,逐漸形成長效運作機制,促進“資源化”。 區環衛中心垃分科副科長周頂平表示,區里已印發了一批低值可回收物分類指南,供街道、社區挨家挨戶宣傳。接下來將按需增設可回收物桶、減少其他垃圾桶,增貼提示標等,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同時,持續落實運力保障,督促收運企業應收盡收,通過每天公布收運量,進行比學趕幫超。 科普分揀兩不誤 現場觀摩更直觀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上個月的一場活動,正是“磨刀”的關鍵。思明區垃分辦組織轄內街道、社區衛生垃分業務負責人100多人,前往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系統學習了低值可回收物分類經驗。 在分揀流水線上,快遞包裝袋、塑料袋、奶茶杯、快餐盒、牛奶盒、飲料瓶、方便面桶等低值可回收物,正在生產線上破袋、傳輸、分選……工作人員介紹,后續再經過破碎、篩分、清洗、脫標等工序后,便能形成下游工廠生產所需的再生材料,生產出如環衛垃圾桶、仿真綠植、購物袋、環保再生紙等再生制品,最終回到生產、生活場景中。 “正確投放可將低值可回收物從焚燒廠拯救出來,實現資源化利用,從而節約土地、減少碳排放、減輕污染……”觸摸著環保再生制品,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并觀看了從分類投放、收運到末端處理一應俱全的視頻、圖片,相關工作人員對低值可回收物的“一生”了解更全面,感受更直觀。 簡易分類有竅門 減字口訣易傳播 梧村街道垃分專職人員張女士拍攝了視頻、圖片,她說:“讓居民、督導員看到處理流程很重要,能感受到認真分類帶來的價值,提高分類積極性,回去推廣非常有用。”“無紡布制品屬于其他垃圾,快遞包裝袋、倒干凈的奶茶杯屬于低值可回收物……”開元街道美湖社區衛生副主任孫女士記下了重點,為后續培訓及分享做準備。 筼筜街道金橋社區衛生副主任曾女士則記下了口訣:“‘紙塑(除可降解袋子和國家禁止生產的白色泡沫餐具)玻金紡,都是可回收’,越簡單就越便于記憶和傳播。” 據悉,目前思明全區每天產生其他垃圾約600噸,其中約40%至50%屬于低值可回收物。“居民是環境的守護者,我們呼吁市民朋友一起為藍桶‘增肥’,把錯放的資源帶回家,共同打造生態+思明、環保+思明。”思明區環衛中心垃分科科長陳榮君表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