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加強監督 推動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
2023-06-27 09:10:3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成效 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認為,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持續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利用等工作,《濕地保護法》實施以來更是對照法律規定開展大量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明顯成效,成績可圈可點,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廈門著力構建濕地保護工作體系,推進濕地保護布局謀劃,加強濕地管控,逐步完善濕地資源管理,推進濕地保護形成共治格局。 編制發布《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廈門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年)》等,將開展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納入發展規劃,著力構建“一屏一灣十廊”“打造藍色海灣城市”的濕地保護空間格局,推進實施19個濕地生態修復項目,生成10個濕地生態修復儲備項目。 2020年、2021年,廈門先后編制并發布兩批濕地名錄共34處,其中省級重要濕地1處,為杏林灣濕地公園,市級一般濕地33處,均嚴格落實重點濕地和一般濕地保護管控責任。 此外,廈門不斷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林長+檢察長”“林長+法院院長”“河長+檢察長”“河長+法院院長”等聯動機制,形成濕地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強大合力。 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濕地 廈門分級分類開展濕地修復。實施《杏林灣濕地生態修復專項方案》,打造濕地水陸交錯帶濕生植物群落,進一步提升杏林灣省級重要濕地生態環境質量。 推進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海滄鰲冠片區濱海生態修復沙灘長度1488米。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下潭尾、集美大橋以東集美側海岸帶、杏林大橋—新陽大橋段岸線等區域通過保護修復和生態綜合整治,累計種植紅樹林153.2公頃。加強河湖濕地綜合治理,完成全市9條主要溪河的79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結合打造83個景觀示范點。 筑牢濕地生態安全屏障。2022年部署開展互花米草攻堅行動,開展五緣灣濕地公園入侵生物調查和除治,重點清撈、化學防治福壽螺,打好防范外來物種入侵“保衛戰”,維護濕地生態環境安全。 此外,廈門充分發揮濕地生態價值,在下潭尾紅樹林修復保護、馬鑾灣濕地公園建設、過蕓溪生態修復等工程中,合理利用濕地資源,融合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居家園。 建議 強化濕地保護修復與利用 如何更好地貫徹實施《濕地保護法》,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建立健全協調工作機制,抓緊開展保護規劃編制,強化濕地保護修復與利用。 濕地保護涵蓋了水環境保護、海洋環境保護、農業農村管理、河湖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多個部門、各個層級,必須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才能確保法律規定落地見效。市、區政府要梳理和完善濕地保護相關文件及制度,厘清部門職責邊界,健全和完善部門協作、調度通報、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并解決濕地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各司其職、一體推進、合力保護濕地的工作格局。 進一步摸清家底,了解廈門濕地的類型、分布、面積、生物多樣性,堅持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結合廈門近海與濱海濕地、河流濕地、人工濕地等資源特點,明晰濕地保護的目標任務、總體布局、保護修復重點和保障措施。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做到保護與發展并重,積極樹立先進典型,圍繞制度創新、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各項工作,探索實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濕地保護“廈門經驗”。 運用科技手段,加強濕地的動態監測,強化生物多樣性的摸底、監測、保護,采取措施預防和控制人為活動對濕地的不利影響。濕地利用方面,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濕地,將濕地保護與文化旅游、科普宣傳相結合;濕地修復方面,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加快實施退化濕地修復,改善濕地生態功能,使廈門的海岸線、海島、河流等自然濕地都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全面加強執法司法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法律規定的執法責任,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巡查力度,對占用、開墾、填埋、破壞濕地等各類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打擊,做到發生一起就堅決處理一起,讓法律制度的牙齒“咬合”起來。 進一步加強對民間放生、趕海等活動的規范和引導,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和破壞生態平衡。不斷完善濕地保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強溝通聯系,加大信息共享和業務交流,綜合采取檢查、約談、行政處罰、公益訴訟、民事賠償、刑事處罰等多種方式,共同加大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始終保持打擊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法律宣傳解讀工作,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保護濕地的共識。按照《濕地保護法》的規定,建立完善濕地保護專家咨詢機制,發揮農林漁水、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等領域專家學者的作用,為廈門濕地保護決策提供意見建議。 【背景】 廈門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明確,濕地是指具有顯著生態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養殖的人工的水域和灘涂除外。國家對濕地實行分級管理及名錄制度。 廈門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濕地類型較多,沿海有沙石海灘、潮間泥質灘涂、紅樹林、巖石海岸、河口水域,內陸有水庫、河流和人工水渠等類型。廈門還有杏林灣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園博苑)、五緣灣濕地公園等一批濕地公園。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