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整合教育資源 鍛造思政“金課”
2023-08-07 08:29:4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整合教育資源 鍛造思政“金課” 集美區深入挖掘嘉庚精神內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楊躍強)集美幼兒園墻壁上裝飾有“陳嘉庚爺爺的故事”“圖說嘉庚精神”繪圖;樂安小學深入挖掘陳嘉庚優秀的家風家訓,設立《家的傳承》主題浮雕;福建教育學院附屬集美實驗學校將“嘉庚語錄”雕刻在文化墻上……在集美區,校園里隨處可見的嘉庚元素形成了獨具集美特色的教育風景。 集美是陳嘉庚的故鄉,以“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為核心的嘉庚精神是集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寶庫,不僅融進了校園的文化環境,更滲透到思政課堂、教材體系、學科建設、實踐活動中。 集美區立足百年學村的區位優勢,深入挖掘嘉庚精神的內涵及其在培根鑄魂、立德樹人中的重要價值,將其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努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金課”。 借力高校資源 打通各學段 “任督二脈” 集美區利用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豐富的嘉庚精神研究和思政課教研資源,幫助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協同作戰”做好教學接力。 5月31日,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之“嘉庚精神融入思政課堂”主題研討活動在集美中學舉行 ,來自廈門大學、集美大學、集美中學、集美小學的五位不同學段的思政課教師圍繞“嘉庚精神融入思政課堂”主題,分別進行了教學設計和教學片段展示。 這堂“熱氣騰騰”的思政課,四所“嘉庚系”學校齊聚一堂,讓大中小學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將嘉庚精神有機融入課堂,通過鮮活生動的嘉庚故事,點燃在場師生的愛國愛鄉熱情。 學段間課程內容過度重復、銜接性不高,大中小學教師“各管一段”,嚴重制約了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如何做好不同學段之間,尤其是中小學思政課與高校思政課的銜接貫通?這成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難點。 集美區依托嘉庚精神這一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利用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豐富的嘉庚精神研究和思政課教研資源,幫助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協同作戰”做好教學接力,打通各學段思政課的“任督二脈”。 2020年11月,集美區聘請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肖斌,為集美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培訓班作“透視中國之治——基于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五中全會精神的理論解讀”主題講學。2021年,該區委托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舉辦中學思政教師暨教育管理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研修班,85位中學思政教師和德育管理干部參與。今年5月,“集美區‘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骨干教師研修班”舉行,派出113位中小學思政教師前往閩南師范大學學習培訓,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搭建了互動交流的平臺,推動各學段合理構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政課,努力為學生成長夯實基礎。 思政課改革,關鍵在教師和課堂。集美區勤練內功,努力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水平和課堂效果。每學期,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政治學科都會組織6至12場學科教研活動,為各年段教師搭建交流和研討的平臺,包括同題異構,兩位老師同臺賽課;五級雙帶教,資深老師為青年教師示范教學;開展專題課程培訓,聘請名師專家傳播新理念等。同時,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每學年中小學至少召開20場次的各類型專題研討會議,開設公開課、研討課、示范課近40節,探索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此外,不斷加強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理論研究,目前全區道德與法治學科在研或已結題的省級課題有5項、市級課題有8項、區級課題有10項。 學校“打破圍墻” 讓思政課“行走起來” 越來越多的學校“打破圍墻”,盤活周邊博物館、科技館、勞動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的思政價值,通過研學、參觀、職業體驗等方式,豐富學習方式,增強學生體驗,上好“行走的思政課”。 今年3月,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全國首次展出,就“著陸”廈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分校第一時間組織學生來“仰望星空”——參觀神舟十四號返回艙、降落傘、航天服等航天實物,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第一任大隊長申行運面對面互動。 這樣移動的思政課,讓大家走出課堂,身臨其境感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壯麗詩篇。“很震撼、很激動,將來我也想當一名航天員,去探索太空。”該校五年(5)班的航天少年張辰鑠熱血沸騰。 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分校蔡小見老師說,學校重視航天科技特色教育,依托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在航天科技、航天創客研學方面的優勢,合作共同開發具有發展性和多樣性的航天科技校本課程,定期組織學生到科技館實踐研學,為學生打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學教育和思政教育“第二課堂”。 在集美區看來,實踐教學是“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的重要渠道,也是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為推動本區思政教師走進“社會大課堂”,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學教研員張明燈多次組織思政教師到集美區人民法院參加法庭審判旁聽,到陳嘉庚紀念館參觀學習。越來越多的學校“打破圍墻”,盤活周邊博物館、科技館、勞動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的思政價值,通過研學、參觀、職業體驗等方式,豐富學習方式,增強學生體驗,上好“行走的思政課”。據悉,總投資1.87億元的集美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已完成工程驗收,將成為集美區學生社會實踐的新基地。 研學vlog、情景劇、書法作品、PPT演講……7月4日,“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第四次聯席會議暨廈門市集美區大思政課現場觀摩活動在陳嘉庚紀念館舉行,會前播放了杏南中學陳芷涵老師所在的思政團隊開展“行見嘉庚故里 賡續嘉庚精神”大思政課項目式研學活動紀實視頻,集美實驗學校初中政治組陳亞蘭老師面向廈門大學、廈門市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和泉州市南安市前來參加會議的專家、老師,開設了一節以“印象·嘉庚”為題的思政研學課。這一堂課有別于傳統的思政課堂,是該校師生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到陳嘉庚紀念館研學后,模擬張藝謀“印象”系列作品而探索出的匯報課,擴大了思政研學的“朋友圈”。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集美區積極發揮家庭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家庭親子互動活動,引導家長科學育人,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融通,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橫向一體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去年5月,集美學村“家長學校”正式開辦,通過開展“向上向善”的移動式家長課堂,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完善自身教育方式。而在去年1月,集美“家校社”協同實踐育人綜合實驗區在集美研學總部正式揭牌,在全區遴選了11所中小學校作為開展“家校社”協同實踐育人綜合活動的實驗校。11所實驗校以“集美研學”活動項目為載體,與社區、家長融合開展“向上向善”家長課堂等活動,融教育于積極向上有趣的活動中,共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多學科“跨界” 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集美區的思政課課程體系建設逐步跨過思政課的“一畝三分地”,在不同學科間構建橫向“大思政”體系,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沒想到我們的孩子這么會演戲!”戲劇展演是康城小學堅持多年的老牌活動,幾乎每一年都有家長為學生的精彩表現而驚呼——“小戲骨”上臺飆戲,小英雄雨來、王二小、愚公、白雪公主等“古今中外人物”齊聚舞臺,塑造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經典角色。 據了解,康城小學以讀書節為契機,連續多年舉辦戲劇展演活動,并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一百周年等主題結合,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紅色經典搬上舞臺。孩子們都不是專業演員,人生閱歷也有限,如何快速“入戲”?相關老師介紹,在準備期間,老師就會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紅色書籍,加深對革命歷史事件的理解,增強愛國情懷。 “戲劇表演是語文、美術、音樂、舞蹈等多學科的融合。”康小校長郭琳琳說,學校大膽創新課堂教學,將游戲體驗、角色扮演、即興表演、情緒塑造等戲劇活動有機融入各科教學,這樣“沉浸式體驗”思政教育更鮮活生動,也讓學生更有參與感。 近年來,集美區的思政課課程體系建設逐步跨過思政課的“一畝三分地”,在不同學科間構建橫向“大思政”體系,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各校積極挖掘音樂、體育、美術、語文等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通過選修課、校本課程、社團活動、興趣小組等形式,發揮智育、體育、美育、勞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效應,“五育”融合形成思政教育整體合力,避免思政教育“碎片化”問題。 思政工作體系要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也要貫通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形成一體化育人格局。集美區將陳嘉庚關于德育、體育教育、美育、勞動教育、家庭教育融入學校特色辦學項目的研究內容,組織策劃編寫富有集美特色的地方教材。目前,《有一種精神叫誠毅》《有一個偉人叫嘉庚》兩本教材已出版,《有一個學村叫集美》正在編印中。三本教材將供全區小學使用,深入推進嘉庚精神入校園、進課堂。 【特寫】 這堂思政課讓外來娃 愛上閩南民間藝術 如今,許多思政課擺脫了晦澀枯燥的理論說教的“刻板印象”,變成融入地域特色、歷史故事和新時代精神的鮮活、接地氣“金課”。雙塔小學牛偉芳老師執教的思政課“我們這里的民間藝術”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有兩位神秘嘉賓來到我們課堂,你們看看是誰?”隨著2022冬奧會吉祥物——陶瓷版冰墩墩和雪容融閃亮登場,“我們這里的民間藝術”開講。牛偉芳先是介紹了兩位“小嘉賓”的家鄉——德化的精湛陶瓷制作工藝,而后創設了一個場景——讓它們為“雙塔小學民間藝術館”揭牌,成功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 為什么要上這一課?牛偉芳曾做過一次摸底,班上僅有10%的學生來自閩南本土家庭。“要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廈門,就要讓他們了解當地文化。我這堂課的使命,就是通過本土民間藝術,讓學生感受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歸屬感,同時樹立文化自信,筑牢家國情懷。” 牛偉芳來自河北,不會閩南話,所以要上好這堂課,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此,牛偉芳在課前做足了功課,還布置學生們跟家人一起調研周邊的民間藝術。在課堂上,學生作為小小講解員,向大家推介拍胸舞、歌仔戲、閩南童謠、木偶戲、答嘴鼓等形式各樣的本土藝術。牛偉芳還邀請學校歌仔戲社團和答嘴鼓社團的孩子們現場帶來精彩展示,把舞臺交給學生,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有親和力的思政課,必然是關注生活、關注學生的。”牛偉芳說,上了這堂課后,學生們對閩南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外出游玩回來都會主動分享所看到的民間藝術。去年,“我們這里的民間藝術”獲評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 【光榮榜】 ●小學思政教師林劍文、中學思政教師黃阿珊參加第三屆廈門市青年思政課教師理論微宣講比賽,分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在2022年廈門市青年教師五項基本功比賽中,后溪中學顏慧瓊獲得初中道德與法治一等獎,灌口中學劉杰獲得高中思想政治一等獎。 ●小學思政教師曾麗、中學思政教師方婷婷、張欣三位老師被廈門市推薦參加2023年福建省“講好中國故事 上好思政課程”大中小學思政課金課評選。曾麗還是廈門市第五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獲得者。 ●小學思政教師牛偉芳老師執教的小學思政課《我們這里的民間藝術》一課2022年獲評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 ●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廖光華主持的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批判性思維培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兩難問題教學研究》2022年順利結題,并被評為優秀等級。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