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2023-09-25 08:50:2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扭住融合“牛鼻子” 實現城鄉“雙向奔赴” “以前,我們村民挑著擔子,到城里去賣甘蔗,現在城里人開著車進村買甘蔗,其他高品質、平價實惠的農產品也同樣很搶手。”指著地里節節長高的甘蔗,同安田洋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水讓化身解說員,充滿激情地向市民分享田洋故事,還唱起了村歌《甘蔗歌》。 依偎著西溪的田洋村毗鄰同安城區,距離城區近、物流基礎好。搭上網絡經濟的“快車道”,田洋村打造“田洋市集”,棚內主打優質土特產,棚外則是美食夜市,不僅吸引了周邊群眾前來消費,更引來了“網紅主播”的探店打卡。 同樣的變化發生在海滄赤土社。這個曾經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貧困村,如今開門見綠,移步聞香,逆襲成為充滿詩意的世外桃源。藝術家自費辦起陶瓷館,打造研學游基地;村民返鄉開起了古早味的餐飲店,生意紅火;知名零售品牌進駐辦起了民宿、體驗中心,一到周末會員爭相入村體驗…… 城與鄉的“握手”,在田洋村、赤土社寫下生動注腳。 當農村成為城里人心生向往的地方,城鄉融合發展就有了廣闊空間。“廈門的農村離城市近、離市場近,與城市融合發展的機會更大。”張德富說,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就鄉村論鄉村,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融合”二字,是縮小差距的過程,是城鄉關系重塑的過程。 農村融入城市,城市反哺農村。多年來,廈門堅持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農村流動,特別是把城市資源合理配置到農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切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來看一組數據。2022年,廈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323元,保持全省首位;全市所有行政村100%通公交車,所有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全市所有行政村重點區域實現4G網絡全覆蓋,5G通信網絡覆蓋率達65%;全市所有自然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全部創建綠盈鄉村,其中中、高級版60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域范圍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 當城市資源有序“下鄉”,當城郊農業與城市的科技、資金、市場形成更緊密的關系時,城市和鄉村融合共生,城鄉群眾也會有更多的獲得感。 助力引進技術力量,探索補光增產新技術,促進增產;助力升級火龍果衍生品,提高火龍果產品附加值;投入3000多萬元打造精品民宿,打破大宅社區第三產業“零”配套的局面;鼓勵村民參與旅游休閑服務……過去五年來,在國企象嶼集團的助力下,優勢資源不斷涌入翔安大宅社區,這個全省最大的火龍果連片種植基地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路上越走越穩。 更難得的是,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城鄉“并軌”之時,廈門沒有把農村變城市,而是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在發展方向上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凸顯鄉村地區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有效統籌城鄉發展。 “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可以參與,可以賦能,但我們不能取代,要撬動多方資源,不斷激發鄉村的內生發展動力,使農村保持生機和活力。”廈門象嶼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清文說道。 通過城鄉深度融合,廈門城郊型農村面貌明顯改觀、城郊型農業穩中有進,一條具有廈門特點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正越拓越寬。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