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態文明建設 廈門這張綠色答卷很亮眼
2023-12-22 15:45:3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 這張綠色答卷很亮眼 今年來,廈門圍繞五大方面,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創新取得新成效 今年10月,筼筜湖獲評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記者 王火炎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許曉婷 通訊員 陳智勇)展開今年廈門生態文明畫卷,改革創新,仍是濃墨重彩的關鍵詞。 2023年,廈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探索試驗、探路先行,全面開展“改革創新提升年”活動,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助力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昨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度廈門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創新工作。 亮彩成績單 昨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亮出的這張生態文明建設成績單,再次擦亮“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綠色招牌。 ● 榮獲一個國家級表彰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2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激勵的通報》,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度創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顯著的十個地方予以激勵,廈門作為其中之一受通報表彰。 ● 獲評兩個全國優秀案例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蔚藍浩瀚的海洋,為廈門這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增添了詩意和浪漫,還給城市成長、發展帶來源源力量。今年8月,廈門東南部海域獲評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位居12個案例榜首。 一方青綠,訴說蝶變之旅。從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到高顏值“城市會客廳”,筼筜湖煥發新生,源于科學系統的治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今年10月,筼筜湖獲評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 三個國家級試點先行示范 近年來,廈門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布局,積極開展低碳試點示范創建工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低碳試點體系。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評估報告》,廈門獲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考評優良城市。 此外,廈門高質量完成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地方試點,修訂《廈門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指導環評、排污許可和排污權交易制度融合,“深化區域評估成果應用 助力高質量綠色發展”經驗做法入選全省優化政務服務典型案例。 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守護“耳畔安寧”。今年5月,廈門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第一批“寧靜小區”試點創建城市,今年9月,廈門發布全國首個“寧靜小區”地方標準。隨后,大學康城等15個小區開展寧靜小區試點創建,全年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夜間達標率分別為100%、90%,保持全國領先。 ● 四大攻堅戰成效顯著 今年,在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攻堅戰中,市生態環境局也不斷延伸深度、拓展廣度。 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1-11月全市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9位,優良率99.7%。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主要流域東西溪1-3月水質進入全國前30紅榜。 近岸海域國省控點位優良水質面積比84.2%,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海漂垃圾分布密度保持全省最低。 危險廢物處置率、醫療廢物處置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為100%。 ● 五個典型案例全國推廣 “堅持高質量發展,打造象嶼零碳綜合保稅區”入選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以綠色智慧港口建設打造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長效機制”被生態環境部列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建立‘四化’機制打造碧海銀灘”被列為全國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經驗;“大數據賦能分區管控 云智慧助力綠色發展”獲評第六屆數字中國峰會優秀案例。 主要做法 今年來,廈門圍繞典型創建引路示范、創新舉措服務發展、科學精準污染攻堅、優化執法提升效能、科技賦能支撐保障等五大方面,謀劃40項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事項,以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為抓手,推動改革事項落地見效。 突出重點 深化美麗中國建設廈門實踐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降碳減污協同增效,這是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方法論。通過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工作,廈門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今年來,廈門深入開展城市揚塵‘點題整治’,推進綠色海港空港建設。空氣質量優良率、優級率同比分別改善2.4、5.1個百分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來,廈門修訂《廈門經濟特區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編制和修訂《低碳示范區評價技術規范 工業園區》等三個地方標準,上線運行全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等,多措并舉,精心呵護“廈門藍”。目前,年度33個低碳試點示范工程建設正加快推進,已建成一批三星級低碳園區及三星級近零碳景區,廈門馬拉松等重大活動實現碳中和。 藍天常在,碧水長流——廈門注重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打通監測預警、智能分析、精準排查、治理調度、巡查管控各個環節,形成水環境管理全流程閉環;堅持陸海統籌,開展“一灣一策”“一口一策”精準治理。全市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逐年提升,2022年達標率為92.8%,入海排放口水質達標率達99.3%。 全力建設無廢城市,為打好凈土保衛戰“加碼”。廈門印發實施《“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圍繞園區、社區、景區等10個領域開展“無廢細胞”創建。建設經驗在全國“無廢供應鏈”暨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綠色發展技術交流會上推廣,廈門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列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和塑料污染政府間談判委員會案例,2項技術入選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建設先進適用技術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結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低碳日等主題活動,積極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提升公眾生態環保意識。廈門綠水守護者案例被評為“福建省2023年優秀公眾參與案例”,市生態環境局獲評省“我是生態環保講解員”優秀組織單位。 改革創新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化環評審批制度,增強要素保障能力,發布助企措施……廈門從多方面入手,為高質量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為幫扶企業穩增長,我們印發實施《服務經濟穩增長助力高質量發展》12條措施,深化益企服務和‘三送三促’活動,舉辦多場企業接待日環境保護專場活動。”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還在全國首創實施行政處罰和信息披露“雙告知”制度,已指導全市191家企業完成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772家企業完成信用評價,138家次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全面推行生態環境柔性執法監管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獲省優化營商環境辦全省推廣。 此外,廈門發布全國首個區域評估(環境影響)市級地方標準《區域評估(環境影響)報告編制技術指南(試行)》,持續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今年來,全市建設項目準入研判1447個,456個建設項目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占建設項目比71.25%,節約審批時間超1.3萬個工作日,審批時間壓縮超80%。 同時,要素保障再提速。“我們推行項目工作法,策劃生態環境治理項目104個,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和投融資模式,推動湖里區東部片區EOD項目入選國家級項目庫。”該負責人提供了一組數據:儲備排污權以優惠價格快速保障全市建設項目需求,累計出讓排污權指標447噸,為企業節省資金721萬元。在此基礎上,市生態環境局積極配合做好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審核和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論證,先后指導完成150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先行調查,完成13個工程海洋廢棄物傾倒許可證報批。 搭建平臺凝聚合力,助推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一大亮點。12月中旬,市生態環境局與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第四屆海峽城市環境論壇”,召開海峽環境科技成果對接會、兩岸無廢城市建設與發展論壇,推動兩岸環境科技創新和兩岸產學研深度融合,有力促進海峽兩岸環保產業升級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廈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市注入新動能。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