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打造種業高地 做強“農業芯片”
2023-12-28 20:40:4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打造種業高地 做強“農業芯片” ——寫在2023廈門種業博覽會暨海峽兩岸(廈門)種業博覽會開幕之際 東南網12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林瑞聲 葉曉菲) 種業被稱為“現代農業芯片”,是推動農業產業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也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實基礎。 2022年,廈門市蔬菜種子種苗產業規模位居國內前列、全省第一。擁有長江以南地區最大的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蔬菜種植作為主要農業生產,占農業總產值60%以上。翔安區作為全國知名蔬菜種子集散中心,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其辦證種子企業占廈門市1/3,營業額占廈門市農作物種子的40%,已發展成國內主要的蔬菜種子供應市場之一。 12月28日,2023廈門種業博覽會暨海峽兩岸(廈門)種業博覽會在翔安開幕,這也是廈門種博會連續兩年落戶翔安。記者日前深入翔安,近距離觀察這個國內種業大區的產業發展之道。 翔企發力 破解種業“卡脖子”難題 近日,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育種大棚里忙著剝蕾給花椰菜人工授粉雜交。 公司總經理洪金條說,福建是全國花椰菜資源類型最豐富的省份,過去生產上使用的雜交種子高度依賴洋種子,種質資源被國外卡脖子,很難見到優質品種,極大制約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們與省農科院合作,聯合開展育種研究,選育出一批綜合性狀超過進口品種的松花型花椰菜新品種。去年更是參與國家花椰菜育種聯合攻關,加大育種技術創新,兩年來,共收集到花椰菜種質資源201份,開展7個組合青梗松花品種和3個組合白梗緊花花椰菜品種原種繁育。”洪金條表示。 為更好地投入科研攻關,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還與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成立“中廈蔬菜種業產業研究院”,建立科企協同創新、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化育種模式。 記者了解到,2022—2023年,其研發育成的3個花椰菜新品種——中廈松花100、中廈松花70、黃金88已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新品種在廈門、屏南等地建立2個品種展示點,累計在福建、浙江、甘肅、江蘇、山東等省份推廣種植面積1.56萬畝,節本增效1760萬元以上,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解碼”農業,用“芯”較量。經過多年耕耘、潛心研發,翔企在種業資源領域已形成多品種多種類的集團優勢。 據翔安區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葉明鑫介紹,以中廈種籽、文興種苗等為代表,翔安種業企業大力將“翔安種子”播向全國各地,國內超60%的花椰菜種子來自翔安,自主育成青梗松花、黃金松花型品種30多個,其中獲得品種權保護品種7個、省認定品種10多個,品種早中晚熟期配套,可滿足全國不同生態區、不同栽培季節生產用種。 作為福建省第一家從事蔬菜嫁接苗的公司,廈門如意種苗通過將優良植物品種的莖或芽嫁接到適應性更強的砧木上,培育抗病抗蟲的新植株,縮短生長周期,顯著提升作物品質和產量,為農業生產帶來全面提升和創新。已開發出茄子、甜椒、番茄等多個優良品種,成功編制茄子、黃瓜、西瓜、苦瓜4個嫁接苗的廈門市地方標準,擁有實用新型專利27個。2020年8月18日與福建省農科院成立第一家蔬菜產業研究院,通過這個平臺致力于砧木的研究,已初顯成效。 銀農種苗,則讓嫁接苗住進“種苗ICU”,通過控制光照時長,營造恒溫恒濕環境,讓嫁接苗的愈合速度比在外面更快,成活率更高,借助科技的力量,其生產的種苗受到大批省內外農戶青睞,年產量達1500萬株。 目前,翔安全區擁有辦證種子(種苗)企業13家,其中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有3家,具備種子進出口經營資質的3家,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種子企業3家。2022年銷售品種近2000個,蔬菜種苗9500萬苗,營業額約2.3億元,已在云南、甘肅、內蒙古等地建有良繁基地近3000畝,構筑起了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銷售網絡。 種業先行 探索閩臺融合發展新路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種博會,已悄然升格為海峽兩岸(廈門)種業博覽會,兩岸一家親,閩臺農業交流、融合發展,成為今年種博會的一大主題。 今年展會布展面積150畝,含露地種植區和大棚種植區,參加地展企業300余家,集中展示全國各地的4300余個蔬菜品種,涵蓋茄果類、瓜類、十字花科、葉菜類、根菜類、玉米類,其中就包括從臺灣引進的13類100余個品種,兩岸合作研發品種超過500個,并邀請臺灣種苗改進協會和高雄、基隆等團組共53人參會,集中展示兩岸蔬菜品種最新育種動態、創新成果,搭建蔬菜優良品種交流、展示、交易平臺。 翔安種苗和臺灣種苗淵源頗深。早在1995年,文興種苗就與臺灣地區最大十字花科作物種子生產商臺灣慶農種苗建立合作關系,成功推廣慶農系列青梗松花菜、結球白菜等品種,近年來更與農友、慶農、欣樺、誼禾和長勝等臺灣主要種苗企業陸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如今已是廈門最大火龍果種植基地的翔安大宅,便是受益于引進的臺灣水果種苗。 近年來,大宅社區從臺灣引進紅心火龍果及其他品種,積極建設兩岸火龍果育苗基地,試種并推廣新品種,種出來的火龍果果大、甜度高、皮厚、耐儲存,還請來臺灣農業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引進臺灣補光燈“黑科技”技術,大大增加了火龍果的產量,1000余畝的火龍果基地年產值超4000萬元,凈收入超2000萬元。 種業先行,探索閩臺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新路。目前,翔安已成為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的主力,共有7家企業與臺灣種苗產業界建立合作關系,雙方年合作銷售種子25000多公斤,年合作金額6300多萬元,可推廣種植面積約220萬畝次。 在本屆種博會上,還多方位展示臺灣領先行業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管理經驗、技術研發成果,借助種博會平臺進行有效的知識轉移和技術研討。 “我們要爭取在產業研究院及種業龍頭企業育種研發基地內引進臺灣種業,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形成極具閩臺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合作機制,促進兩岸種子種苗產業集聚,建設兩岸現代種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翔安區委副書記溫普華表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