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出厝里情唱響閩南曲 聽閩南音樂唱作人講述文化情緣
2024-01-14 09:24:14?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不久前,2023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盛典暨海峽兩岸閩南語音樂大獎賽在廈門落下帷幕。2024年伊始,賽事組委會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年的賽事籌備中。 一曲閩南歌,幾縷思鄉情。毋庸置疑的是,閩南歌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承載著鄉音和根脈,成為連接海峽兩岸及海內外同胞的紐帶。本期家訪,我們走進兩位閩南音樂唱作人家中,聽他們講述自己的閩南文化情緣。 大膽嘗試 用說唱演繹閩南歌曲 關鍵詞 創新 出鏡人物:李卓卿,20歲,獨立音樂人;母親李玉英。 地址:集美區東安路 心愿:成為一個用閩南話說唱火遍全國的音樂人。 廈門日報訊(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方銘媛)家訪這天,恰好是李卓卿的20歲生日。他和媽媽李玉英準備了一大桌菜肴,招待來訪的朋友。 一陣寒暄后,李卓卿興奮地將記者領進自己的一方天地——位于家中的錄音室,介紹起設備來。李玉英站在一旁,滿眼笑意地看著兒子。房子裝修時,李卓卿提出了把小書房改造成錄音室的想法,她毫不猶豫地應下來:“家里沒錄音室,他就得去外頭的錄音棚,費用更高呢!” 小學二年級,李卓卿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從此走上藝術生道路。初高中時,源于一檔說唱類綜藝節目,他開始涉水這一“很新鮮、有態度、敢說話”的音樂風格,嘗試著自己創作。 2023年1月,由李卓卿和制作人合作的專輯《侃仔》在網絡上線。 “我想著,要做點不一樣的說唱,家鄉的閩南話就是首選。”李卓卿介紹,專輯名由閩南話“憨仔”翻譯而來,但是,“憨”字被他換成了“侃”。“在此之前,我陸陸續續做了七八首歌,受到不少質疑和批評,大部分人對于說唱音樂的刻板印象就是不務正業。我要用‘侃’字表達自己做音樂的理直氣壯和從容不迫。”李卓卿說。 專輯中共有三首歌。其中,《湖頭鎮》是李卓卿第一次嘗試用閩南話說唱。他掏出手機,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回憶起寫詞的“痛苦”歷程:“別看副歌部分只有短短幾句閩南話,我用普通話想好了韻腳,再翻譯成閩南話,結果不押了。這真的讓人頭大……”聽到這兒,李玉英哈哈大笑:“我是他新歌的第一聽眾,也是他的閩南話‘教練’。年輕人嘛,喜歡就去嘗試,不要怕碰壁,不要留遺憾。” 除了用閩南話寫歌,2023年,李卓卿還邁出了另一個“第一步”——參加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盛典暨海峽兩岸閩南語音樂大獎賽,與來自不同地區的萬余名選手同場競技。憑借著穩定的發揮和獨特的曲風,他過關斬將,取得了廈門賽區第1名、福建賽區第11名的成績。然而,越往后走,越強手如林,全球總決賽時,李卓卿“一輪游”了。“其他選手的聲音、唱功,完全蓋掉了我在曲風上的優勢。不過,我也收獲了經驗和肯定。作為福建的說唱歌手,閩南話就是特色,要繼承、要發展。”李卓卿說,“就像我參賽時在舞臺上說的那樣,閩南歌不應只有一種方式,我要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演繹它。” 找一個擬聲詞 推敲了近一年 關鍵詞 破圈 出鏡人物:黃泓彬(小晃),35歲,獨立唱作人;朋友毛毛,樂隊主理人。 地址:思明區廈禾路 心愿:趁著有創作激情的時候完成更多歌曲,在“閩南話”和“閩南化”上取得更多突破。 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方銘媛)黃泓彬忘了關平板電腦——領著記者和朋友進家門時,一條剖析流行音樂作詞的視頻還在播放。“視頻內容和流行音樂的符號感相關,這是一個能把歌曲維度做大的因素。平時,我會比較關注這些東西。”看到記者好奇,黃泓彬干脆調整顯示器角度,一邊展示,一邊介紹。 黃泓彬和閩南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2011年,他參加全球閩南話歌曲創作演唱大賽,斬獲亞軍;2013年,在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節目中,他憑借一曲閩南話版的《Opera2》,贏得評委青睞。后來,閩南話版《Opera2》在全網點擊量超過1億次,黃泓彬也因此吃到了閩南歌曲帶來的紅利。他說,正因如此,自己更有義務去守護它,“我有一種使命感,站在舞臺上,要展示家鄉的文化特色。” 作為年輕一代唱作人,黃泓彬嘗試過諸多閩南音樂的可能。譬如,把《江南style》改編為《閩南style》,把《歡喜就好》加入《忐忑》中;將閩南話與搖滾、電子樂、電影原聲帶等形式相結合。“有人評價,這些歌沒有閩南歌的味道。”黃泓彬說。不過,在他看來,閩南歌既有需要堅持的部分,更有需要變通的部分——想要讓它為更多人所接受、所熟悉、所傳唱,就要打破桎梏,改變人們對于閩南歌就是苦情歌、抒情歌的看法。“踏出舒適圈才能有突破。”黃泓彬說。于是,他帶著原創閩南歌作品,又一次站上了2023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盛典暨海峽兩岸閩南語音樂大獎賽的舞臺。 樂隊主理人毛毛和黃泓彬是泉州老鄉,也有著把閩南話融入音樂創作的想法。兩人相識于一次活動,一拍即合。記者采訪時,黃泓彬舉例說,在創作作品《希望》時,他想找一個火車開動的閩南話擬聲詞,前后推敲了近一年時間,才確定為“火車況且況且……”“哦,原來這就是你出歌慢的理由呀!”聽到這里,旁邊的毛毛打趣說。“也不完全是。堆積的靈感需要消化嘛……”黃泓彬邊回應,邊掏出手機。他的備忘錄里,存著足足42首歌詞和131條未成形的音樂小樣;茶幾旁,還有沒看完的《泉州講古》《天下之貨倉》等書籍。 黃泓彬說,自己正努力地推動“閩南話”音樂向“閩南化”轉變。“閩南歌不一定全用閩南話,但一定要有閩南文化,可以是生活、風物、信仰、習俗……不給非閩南話地區的聽眾設限,閩南歌曲才能越走越遠。”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