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廈門發布16條措施
2024-02-26 08:54:5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 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廈門發布16條措施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蓄未來發展新勢能,提高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 ●至2026年將統籌不少于300億元的財政科技資金、帶動各類資金3000億元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曾廣明)新春伊始,廈門科技創新工作以“開年即沖刺”的姿態搶開局,謀發展。日前,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 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一場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蓄未來發展新勢能的接力賽按下了快進鍵。 隨著《若干措施》的正式實施,廈門將持續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科技集群綜合競爭力,提高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培育發展新動能。 《若干措施》在增強區域創新策源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科技創新“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體系、營造更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等四個方面提出16條措施,有效期3年。 廈門2023 科技創新成績單 全球“科技集群” 廈門位居第80位 2023年,廈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有力,樹立起廈門科技創新品牌“蘇頌工程”(即科技創新引領工程),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動能轉換取得積極進展,成績有目共睹: 2023年9月2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廈門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80位、“科技強度”第81位,較上年分別提升11位、12位。 2023年11月22日,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發布《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其中全球領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最新名單顯示,廈門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上升25位,躍升至全球第38位。 廈門科學城 從“搭框架”轉向“強功能” 去年,廈門組建廈門科學城管委會,編制《總體概念規劃》,構建產業孵化培育體系,廈門科學城從“搭框架”向“強功能”轉變,并新簽約“可靠性系統工程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 嘉庚創新實驗室研制的百千瓦級PEM電解水制氫電解槽入選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翔安創新實驗室獲批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疫苗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廈門市關于進一步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若干措施》正式發布,引導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去年全市共立項支持52個重大技術攻關、“揭榜掛帥”項目以及146個產學研合作項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產技術、高品質氮化鋁粉體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全年實現凈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家,資格有效總數超過4200家,海辰儲能等7家企業入選國內獨角獸、準獨角獸榜單,占全省78%。 2023年,全市共登記技術合同8025項,合同成交金額達173.58億元,同比增長29.34%;支持實施513項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推動企業成為成果轉化主體。 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實施以來,廈門持續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廈門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首批參股子基金已有8只落地,引導金融機構新增發放科技信用貸款、科技擔保貸款等科技類貸款超過56億元,營造了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 背景 2023年以來,中央賦予廈門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等重大使命與任務。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以及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市兩會等對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夯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增強科技集群綜合競爭力,廈門出臺了《若干措施》。 目標任務 根據《若干措施》,廈門將持續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進一步聚焦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在做大科技創新資源增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上發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 四大方面 增強創新策源能力 1.健全一個體系 在《若干措施》中,廈門提出將進一步提升廈門科學城創新引擎功能,推動研發產業集聚,健全“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平臺+標桿孵化器+未來產業園”全鏈條產業孵化培育體系。 2.打造一個平臺 《若干措施》提出,廈門要打造高能級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今后,廈門將繼續加快建設嘉庚創新實驗室、翔安創新實驗室,策劃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爭創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3.建設一個孵化園 去年12月16日,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在廈門正式揭牌,中俄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廈門辦事處等項目入駐。根據《若干措施》,廈門將鼓勵金磚國家知名高校院所及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科技合作組織等在孵化園設立技術轉移機構,給予經費資助。對促成金磚國家科技成果在廈轉化落地或廈門科技成果在金磚國家轉化的技術轉移機構給予獎勵。支持舉辦金磚國家創新創業類大賽、“加速營”類項目并給予經費支持。 4.加強交流合作 《若干措施》還提出加強科技交流合作,推進實施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科技與產業交流合作,建設若干“創新飛地”或海外協同創新中心,以“運營補助+績效獎勵”相結合方式給予運營合作機構每年最高500萬元資助。 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1.支持企業建設內部研發機構 強化企業研發投入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聯合實驗室等內部研發機構。對首次或重新認定通過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首次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以及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 2.承擔項目 給予配套經費支持 強化企業科研組織主體地位。引導企業提出技術需求、梳理產業鏈供應鏈核心關鍵技術難題,形成科技計劃攻關任務。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省創新實驗室等合作開展訂單式定向研發。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對企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項目給予配套經費支持。 3.成果轉化 最高2000萬元支持 強化企業成果轉化主體地位。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成果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在廈落地轉化,納入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體系的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金支持。同時,鼓勵技術交易,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給予單家企業每年最高100萬元獎勵。 4.國有企業 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 激發國有企業創新活力。廈門將通過支持國有企業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試點投資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試點高校院所高層次人才掛職國有企業科技副總;提高科技創新在國有企業經營業績中的考核權重;支持國有企業利用閑置空間建設專業孵化器、小試中試平臺、成果轉化基地等載體;健全國有科技型企業中長期激勵機制等舉措,激發國企創新發展活力。 5.未來產業 設立研發資金“廈門專項” 廈門將提升未來產業體系化創新能力。包括制定未來產業科技創新路線圖,健全“揭榜掛帥”等機制,從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雙向發力,推進關鍵產品、核心技術攻關突破。試點在頂尖高校院所、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設立研發資金“廈門專項”,支持企業與相關機構建立深度、持久的產學研合作。繼續舉辦“蘇頌杯”未來產業技術創新賽,承辦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專場活動等。 “財政政策+金融工具”體系賦能 1.強化財政科技投入 包括:2024-2026年統籌不少于300億元的財政科技資金,帶動各類資金3000億元,重點支持建設省創新實驗室、科研基礎設施等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以及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推進科技扶持資金“撥改投”,擴大科技扶持資金競爭性分配的規模和范圍。 2.完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包括:推動科創風投基金、增信基金、技術創新基金等基金總規模增加至1000億元,統籌科創風投基金支持初創期企業成長,增設科創增信子基金,技術創新基金支持范圍擴大到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投入和技術轉移,支持成長期企業加速壯大。鼓勵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國企戰略發展基金等支持企業并購、轉型和產業上下游協同,支持成熟期企業做強做優。 3.支持大型科研基礎設施建設 《若干措施》指出,將通過專項債、基金、國企投資、引入社會資本等多元化方式,支持大型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社會資本參與科研基礎設施運營的長效機制。對科研基礎設施形成的科研成果給予跟投支持和配套服務。 4.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 此外,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更多引入企業用戶、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第三方機構等參與指標設定和開展評價。 營造更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 1.深化科研管理服務機制創新 將推進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體制機制創新。探索“撥投結合”新范式支持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允許高校院所、科研機構職務科技成果實行單列管理。允許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委托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代表本單位統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2.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具體包括:高標準建設廈門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進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和知識產權展示交易服務平臺。支持開展產業規劃類、企業經營類專利導航項目。培育高價值專利組合,鼓勵企業通過PCT國際專利獲得海外發明專利。 3.加強組織和機制保障 為推動重點任務實施,廈門還將加強組織和機制保障。建立健全廈門市委科技委員會工作機制,統籌全市財政科技資金、科技創新政策。建立定期評估機制,依法依規容錯。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