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奮進集美 > 集美報> 正文
分享到:

央媒眼中的集美“生態客廳”

2024-02-29 17:05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央媒眼中的集美“生態客廳”

杏林灣:淡水湖泊生態修復典范

微信圖片_20240227154112.jpg

圖:現代化的商務高樓與閩南紅磚傳統建筑相互映襯,人與自然交織成一幅秀美的生態畫卷。(林志杰 攝)

今年1月22日至28日,中宣部組織中央媒體來廈采訪調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廈門實踐”,《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志、《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等15家中央媒體聚焦廈門,陸續刊播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為主題的重要稿件、專題報道,其中集美“生態客廳”——杏林灣備受關注,一起來看看部分央媒眼中的集美(摘要)。

《中國青年報》   

在廈門有一種浪漫伴海騎行

“空中不時有白鷺飛過,海面在陽光的照耀下,被車道分為光影不同的兩面,一邊幽藍深邃,一邊霞光璀璨。”當廈門市集美區自行車協會會長陳明福騎行在這條海上自行車道,“愜意”是他最深切的感受。

集美區杏林灣岸線總長20.6公里,是一片以生態運動為主題的濱水休閑帶。碧波之上,一段全長2.6公里的騎行車道橫跨海灣,好似一條紅色飄帶。一側是現代化的商務高樓,另一側則是與閩南紅磚相互映襯的傳統風格建筑,沿途可遠眺廈門園林博覽苑、集美新城,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2011年,廈門市集美區自行車協會成立,陳明福是發起人之一。他介紹,協會剛創辦時只有50人,如今注冊會員已將近600人,超過一半都是外地車友。他們在廈門工作、生活,喜歡廈門的風景,他們去過許多不同的城市騎行,人文風情各有千秋,但在陳明福看來,廈門的騎行環境還是獨一份。

中國新聞網     

鸕鶿遷入廈門杏林灣

萬鳥齊飛蔚為壯觀

晚冬時節,成千上萬只鸕鶿遷徙到廈門杏林灣水畔越冬覓食,隨著這里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來廈門棲息,其中不乏珍稀物種。每年秋冬候鳥遷徙季節,杏林灣內萬鳥齊飛,場景蔚為壯觀。

2010年,廈門開啟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新篇章,作為跨島發展示范的集美新城建設正式啟動。集美新城以生態保護修復作為升級優化的新路徑,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如今杏林灣綠色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人與自然交織成一幅秀美的生態畫卷。

《經濟日報》      

灣水相融匯聚發展活力

登上高達262米的廈門島外最高樓——誠毅國際商務中心頂層俯瞰,杏林灣海域的美景盡收眼底。海岸線蜿蜒曲折,郁郁蔥蔥的小島點綴其中,摩天大樓鱗次櫛比,跨海大橋如緞帶般“漂浮”在杏林灣壯闊的海面上。

近年來,集美區全面開展杏林灣綜合整治工作。通過采取退養整治、加強環灣截污、補齊污水處理能力短板、實施集杏海堤開口改造、構建鳥類棲息地、加強生態補水活水等措施,杏林灣水質逐年向好發展,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現已初步形成“灣中有水、水中有灣”,與廈門“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城市特色一脈相承。

隨著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改善,集美區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增長數全省最多,凈增50多萬人。目前,14歲到35歲的青年人口數占全區總人口46%。

正是這些高素質人才帶來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底,杏林灣基金聚集區管理規模突破2000億元,持續搭建良好的金融生態圈,發揮“虹吸效應”匯聚優質資本,逐步蛻變為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金融高地。(記者 郭妮妮 整理  來源:集美報)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