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產業人才“煉成記”
2024-03-22 17:53:1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集美:產業人才“煉成記” 東南網3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聞)春節過后,一年一度的春招如火如荼展開。但在坐擁16所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廈門市集美區,卻有不少的同學已早早進入企業,走上工作崗位。這得益于近年來集美區不斷深入實施產教融合戰略,創新產教融合機制,構筑產教融合平臺。 近日,記者前往集美,探尋這里如何加速產教融合,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打通人才供給“最后一公里”。 校門對廠門 讓人才“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雖然還是大四的學生,但梁恒杰已是福建國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科科技”)的“老員工”了。他們之間的故事還要從去年的夏天說起。那時,就讀于華廈學院物聯網專業的梁恒杰在學校所學專業基礎上,經過廈門軟件園產教融合基地(簡稱“基地”)的強化訓練,成為國科科技的一名“學生工程師”,并加入公司組建的項目組,擔任起運維工程師的工作。 為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去年,在火炬高新區、集美區政府共同推動下,廈門軟件園產教融合基地應運而生,并交由國科科技負責運營。“基地整合了政、校、企三方資源,圍繞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共同搭建產業人才生態體系,建設從‘人才培養’到‘產業服務’的閉環功能區。”國科科技產教融合中心總經理兼廈門軟件園產教融合基地負責人茍雅婷向記者介紹,去年,基地入選“2023年(第六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優秀案例。 對于梁恒杰來說,“產教融合”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不一樣? “比起課堂會更加貼近實際需求。”少了學校理論學習的枯燥,全新的學習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在項目學習過程中,梁恒杰覺得自己收獲頗豐,“在這里可以積累到真實的項目經驗,這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基地,學生進行項目仿真實踐,當產業側某項目有用人需求時,我們就從參與實訓的學生中擇優篩選到項目當中。”茍雅婷介紹,基地圍繞廈門軟件信息產業的發展需求,培養能夠迅速適應產業變革的實用型人才。2023年,僅國科科技產業項目便復用廈門地區大學生超200人。 從空間到制度,“校門對廠門”的鏈接越發緊密。去年,基地為廈門地區院校約3400名學生提供前沿技術講座、實習實訓等服務。“我們基地目前配套的師資團隊超過100人,他們都是國科科技一線技術團隊中的工程師。由資深工程師擔任帶教老師,一批來自一線的項目成為學生們的實訓課題,‘象牙塔’內的孩子也有機會了解和接觸產業。”茍雅婷說,企業要落地,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高新技術人才固然重要,但基礎性技能人才也決定了一個地區的企業承載力。 值得一提的是,校企合作定制課程、更新教學內容也已成為企業和高校產教融合的常態。目前,基地聯合爭新、海邁、科萊特、海帆、網宿、華僑大學、華廈學院共同開發人工智能、軟件技術、大數據、網絡安全等實戰課程20門,課程已覆蓋廈門、泉州、福州等地15所院校超1700名學生。 廈門軟件園產教融合基地的實踐僅是集美區政產教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集美區委人才辦等部門聯合建立政產教融合工作推進機制,著力促進教育與產業契合、教學與生產融合、學歷證書與技能證書融通,讓青年人才“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