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辦“白鷺英才融創匯”智能制造專場對接會
2024-04-03 09:14:2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融智助企 釋放人才創新動能 此次“白鷺英才融創匯”專門新增了院士成果轉化對接環節,邀請激光光學領域國際領軍科學家、廈門大學薩本棟微納米研究院院長洪明輝院士圍繞光學檢測和激光微納加工研發等領域介紹最新研究成果,與重點企業探討落地應用前景。洪明輝院士表示:“‘白鷺英才融創匯’平臺不僅幫助企業鏈接更豐富的創新要素,還幫助科研人員鏈接更廣闊的市場資源,實現了資本、技術、人才在廈門的放大效應。” 經過對接,洪明輝院士與光莆電子、三安光電等龍頭企業技術負責人深入交流,謀劃光譜檢測、大功率LED等聯合攻關,并同微亞智能達成共建研發中心初步意向。 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是最難走的“最后一公里”。針對難點、堵點問題,市委人才辦協同科技、工信等部門,積極推動開展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充分賦予實施單位科技成果自主管理權,推進科技成果通過協議定價、掛牌交易等方式轉讓轉化。去年,全市登記技術合同8025項,合同成交金額達173.58億元,支持實施513項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培育培訓技術轉化專業人才超1500人次。 此外,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設置“揭榜掛帥”項目等方式鼓勵人才牽頭開展技術攻關,累計發布“揭榜掛帥”項目30余個,組建6個創新聯合體,涉及元宇宙、柔性電子、電化學等新興產業領域。設立“高校產業技術聯盟”定向服務企業攻關需求,98名高校、科研院所頂尖專家聯合企業攻克技術難題超200項。 目前,廈門共有67家市級及以上新型研發機構,生物醫藥、半導體等多個細分領域技術和產品居全國第一。推動人才要素向創新要素轉化,廈門已成功打造了政府、高校和頭部企業密切協同發展的“特區式大平臺”,以智造、創造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產才融合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科技創新、企業轉型升級來說,人才是源頭活水。”市“雙百計劃”人才企業、南光高科(廈門)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參加本次對接會的企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王炎升介紹,基于研發高端新型超快激光器及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的需要,目前企業已經集聚了一批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海外博士,獲評“最具成長潛力留學人員創業企業”。 近年來,廈門優化實施“雙百計劃”,完善“群鷺興廈”人才政策體系,升級國際化人才引進機制,推出“國際化引才六條”,搭建“國際化人才招聘專窗”,成立“城市引才聯盟”,以城市之名延攬天下英才。搭建“廈門駐北京國際化人才工作站”,鏈接北京聚道科技、北京世紀沃德等10余個人才項目來廈;啟動“鷺引五洲”海內外青年博士(博士后)專場招聘行動,舉辦“鷺創未來”海外創賽、“蘇頌杯”未來產業技術創新大賽等全球賽事,打造海外高質量人才“蓄水池”……廈門國際化人才集聚態勢不斷凸顯,2023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163萬,國際化人才引進數量同比增長10%。 廈門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以人才制度創新賦能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在全省率先開展航空維修、大數據等領域職稱評審改革,以專利代替論文,讓人才憑業績說話,近5000名人才成為改革受益者。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評價體系,發布首批75項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和50項比照認定職稱資格目錄,首批近1000名人才通過比照認定獲得中級、初級職稱。主動向企業放權,評選廈門天馬顯示等首批16家高質量人才基地,賦予市高層次人才自主認定權。創新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依托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閩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教聯合體等,培養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領域5000多名技術人才,做強產業人才“蓄水池”。 人才因產而聚,產業因才而興。廈門堅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和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激活人才這一新質生產力生成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能。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