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科技慧眼” 精準捕捉風云變幻
2024-04-08 09:18:5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科技慧眼” 精準捕捉風云變幻 廈門市海峽氣象開放重點實驗室聚焦關鍵技術,讓天氣預報更快速準確 “天語舟”上的S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資料圖/記者 王火炎 航拍器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君寧)天氣,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如何做到在災害天氣發生之前及早預警、準確預警,氣象人一直在探索。 近日,記者走進廈門市海峽氣象開放重點實驗室,帶您一起探究這個實驗室為提高災害天氣預報的精細度準確率、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做了哪些事。 深入了解天氣 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精細到村居 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等信息的發布,對于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防災減災等意義重大。“盡管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程度一直在提升,但仍難以做到絕對準確。”廈門市海峽氣象開放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趙玉春告訴記者,天氣預報常有誤差,是由諸多因素疊加導致的。 “大氣運動存在混沌性,這決定了大氣的運動演化過程具有高度非線性,導致每場暴雨都是‘不同的’。”趙玉春說,強對流等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預報預警尤其難,它們大多具有局地發生、范圍不大、生消很快等特點。這些未知領域正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精準預報天氣,首先要深入了解天氣。”趙玉春解釋,實驗室所做的不是直接制作災害天氣預報,而是通過盡可能全面完整的觀測,探究災害天氣演變規律,發展和完善災害天氣監測預警技術、機理模型和預報方法,從而為災害天氣預報預警業務提供科技支撐。 20年前,廈門的天氣預報只有24小時的晴雨、氣溫等簡單預報信息。如今,已經實現定時定點天氣預報的制作和發布,預報產品實現逐小時滾動更新,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精細到村居級,強降水和強對流預警發布時間平均提前50分鐘以上,24小時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到88%以上,臺風24小時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小于60公里…… 預報走向精細精準,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不斷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的生動寫照。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外場觀測試驗,積累了寶貴的一手氣象觀測資料,在海峽區域臺風、暴雨和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形成機理及預報技術研發上取得重要進展,一個個科技成果實現轉化應用。 例如,對“莫蘭蒂”“杜蘇芮”“海葵”等強臺風、超強臺風的防范,強降水、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各種重大社會活動的氣象服務保障,背后有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風云氣象衛星對流云監測與評估系統、多普勒雷達三維風場反演與拼圖系統發揮的積極作用。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