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你我共參與 爭創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
2024-05-23 08:37:3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描繪生態藍圖 系統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空間格局 綠色家園和優美生態,是生物繁衍棲息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廈門多措并舉,系統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空間格局。 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就是一項重點工作。據介紹,廈門在全國率先啟動“多規合一”改革,畫出全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將環境空間管控要求納入“多規合一”平臺,劃定生態控制線981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58%,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88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17%,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84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積25%。 與此同時,廈門系統開展全域生態修復——堅持梳山理水,構建“一屏一灣十廊”生態安全格局和山海城相融的城市空間格局。隨著“青山、綠水、碧廊”等工程的實施,裸露山體和森林生態得到了有力修復。生態濕地建設和保護成效明顯,目前全市共有園林綠地1.8萬公頃、林地6萬多公頃,栗喉蜂虎等鳥類在繁華市區有了棲息的樂園。 構筑生態屏障 深入開展灣區綜合治理,全鏈條加強陸海統籌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提升水環境質量,優化海灣生態質量,能夠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創造重要的空間基礎。 近年來,廈門深入開展灣區綜合治理,相繼推進海滄灣(西海域)、五緣灣、同安灣、杏林灣、馬鑾灣5個灣區的綜合整治與開發工程。同時,科學選取筼筜湖、海滄灣、同安灣等宜林海域,實施紅樹林修復工程,紅樹林面積達到173.9公頃。 全鏈條加強陸海統籌,則是在為各類生物打造“水上樂園”?!拔覀冊诟蟪叨壬?、更長鏈條上強化陸海統籌、山海互濟,打造互聯貫通的全域生態水系?!笔猩鷳B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廈門率先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持續推進流域生態補水工作,島外水質凈化廠尾水提標至類Ⅳ類標準,調度中水和庫水對河道進行生態補水,使流域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 不僅如此,廈門還把增加納潮量作為灣區重要治理手段,科學提高海灣水體交換動力。截至目前,已實施7座海堤的開堤通海、破堤建橋,有效提升五緣灣、同安灣等海域的環境容量,依靠海洋自我修復能力改善海域水質,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強生物培育 人工繁育增殖放流,建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 物種和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兩大關鍵方面。廈門持續通過人工繁育與增殖放流、建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等手段,為提升物種多樣性創造有利條件。 其中,下潭尾紅樹林結合多年不斷的人工增殖放流,逐步構建起“紅樹林+光灘+潮溝+淺水水域”近自然的濕地生態系統,魚類、貝類、蝦蟹類和多毛類生物量明顯提升,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碳中和林”。 當然,這只是一個縮影。多年來,廈門先后實施觀音山、鼓浪嶼、會展中心等沙灘修復工程,總面積達到240萬平方米。在此過程中,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增加到80多頭。同時,廈門率先實現文昌魚人工繁育與增殖放流,文昌魚種群數量達到63尾/平方米,較2018年提升174%。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廈門筼筜湖綜合治理、五緣灣生態修復等案例,成功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措施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下潭尾紅樹林修復典型案例在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上被宣介推廣。2024年2月以來,廈門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在中央媒體高頻宣傳。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