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集美區兩岸融合發展工作紀實
2024-05-28 17:20:12?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向融起勢再奔騰——廈門市集美區兩岸融合發展工作紀實 杏林臺商投資區。(林志杰 攝) 引言 1989年5月2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杏林臺商投資區,開啟了兩岸經濟交流融合的新篇章。 1992年12月,國務院又批復設立集美臺商投資區。 2003年4月,廈門區劃調整,集美坐擁兩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 一批批臺商紛至沓來,鄉野之郊變成廠房林立的投資沃土;一批批臺企憑倚拼搏之功,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一批批臺胞因商而來,在此大展拳腳、立業筑夢,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融合…… 35年后的今天,逾1300家臺企深耕集美,實現高質量發展;近2000名臺胞常住集美,視集美為“第二故鄉”。由經濟融合蕩開的情感融合、社會融合、全域融合的漣漪,在集美形成大氣恢弘的潮涌。集美區不僅成為大陸臺商集中活躍的城區,更是臺青就業創業的寶地、臺胞幸福生活的家園、兩岸融合發展最為前沿的地帶。 核心提示 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出臺后,福建省出臺實施意見,提出要圍繞打造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同胞情感融合三個示范樣板和構建福建全域融合新格局推進工作。今年是杏林臺商投資區成立35周年,這塊位于廈門集美的蓬勃沃土正以經濟融合為支點,帶動情感融合、社會融合、全域融合先行先試,助力集美區融入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集美區推出政務服務臺胞臺企“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套餐。(林志杰 攝) 歷史浪潮中 臺企扎根集美一路高歌猛進 集美區日東公園的臺商之家有座臺商創業館,里面展陳了很多泛黃物件、黑白照片,一頁頁臺企創業故事隨風翻過,史書的油墨間,是集美現代工業的蓬勃律動。 回首當年,杏林臺商投資區設立僅6天,便迎來了首家落戶的臺企——廈門正新橡膠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新公司)。它帶著先進的管理理念與輪胎研發技術,意氣風發地扎根大陸土壤。“這些年,正新公司置身于產業鏈發展中,先后推出9000多種輪胎,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正新公司董事長陳秀雄說。得益于良好的發展環境,正新公司做優做強,產品品質成為其闖蕩世界的通行證。目前,正新公司已在全球設立17座生產基地,產品行銷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年銷售額超百億元,成為我國輪胎行業領軍企業。 產業鏈上的異軍突起,勢必帶來連鎖效應。1990年,正新公司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上游輪胎氣門嘴制造商、臺企——廈門廈暉橡膠金屬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暉公司)落地。隨著輪胎制造產業壯大,廈暉公司也從半手工半機械化轉向人工智能化,將氣門嘴做成技術密集型產品,成為著名輪胎品牌供應商,年產值超6億元。 臺商投資區欣欣向榮的風吹過海峽,吸引臺灣三陽集團躊躇滿志地布局集美。1992年,其與廈門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共設廈杏摩托車廠,后經股權變更成立廈門廈杏摩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杏摩托)。該公司也引來了18家摩托配套臺企如全興工業、士林電機等來集美投資,在完善摩托配套的同時,也為集美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奠基。 如今,這家企業產品銷往106個國家和地區。面對激增的訂單與產品研發升級的需要,廈杏摩托在臺商投資區完成新一輪11億元的擴產。“集美的安商氛圍筑就企業敢于扎根壯大的根基。機械裝備產業鏈展現強盛之態,多種零部件實現產地自足,人才團隊培育成型,深耕集美擴大發展并將這里作為亞太研發中心是我們堅定的選擇。”新上任的總經理陳建生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他表示,新廠房滿產后年產能將達到50萬臺,研發上將承接三陽集團先進的鋁電池研發技術,為產品注入綠色動能。未來,廈杏摩托將緊抓國內下沉市場的廣闊機遇,拓展出更多可能。 這些臺企及產業鏈的發展是臺商投資區與廈門經濟特區共振下的產物。當地政府以開放胸懷,探索開發建設模式和招商引資模式,在對臺政策上先行先試,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創新,以高效的服務速度、向優的營商環境,護航企業落地與擴產。 在沃土孕育下,臺企“雨林”茂密茁壯。路達工業、春保鎢鋼、富全鋼鐵、新凱復材等一批臺企邁開穩健步伐,與集美工業經濟發展相生相長。先進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導入集美,不僅提高了企業高管的素質與水平,建立起現代化工業體系,也讓衛浴、新材料、機械裝備等多條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在集美延伸鑄強,如今的臺商投資區內,規上臺企數量達到102家,年產值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1/3。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