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廈門實踐” 書寫新征程綠色答卷
2024-06-13 09:07:0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守護綠美生態 全面加強自然資源保護,最大化保障生態空間總體格局穩定 4月中旬,隨著天氣漸漸轉熱,每年夏天都會來到廈門繁殖的“最美候鳥”——栗喉蜂虎又回來了。這些小精靈們正在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安家筑巢,很快就在保護區的巖壁上挖洞產蛋,繁殖、哺育幼鳥。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負責人段道清說,去年保護區內共吸引了200多只栗喉蜂虎前來安家,約有500只小栗喉蜂虎在此出生,預計今年前來保護區繁育的栗喉蜂虎數量也與往年差不多。 而將視線移到海上,攝影愛好者吳智慶不久前剛在廈門海域近距離“蹲”到了中華白海豚,它們成群結伴嬉戲,時不時躍出水面,甚至還多次做出連續空翻動作,濺起朵朵浪花,身影靈活可愛。據統計,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在廈門海域的數量已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60只增加到如今的80多只。 生態好不好,動物最知曉。從初始污染治理到生境修復,再到多要素的生態系統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廈門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既滿足了民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也提升了城市品質,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沙則沙、宜濕則濕,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這既是“廈門實踐”的鮮活經驗,也是廈門資源規劃部門下一步全面加強自然資源保護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多措并舉守護綠美生態。一方面,市資源規劃局將著眼全域統籌,嚴格落實土地、森林、海洋、濕地等自然資源的管控要求,加強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另一方面,將深化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進一步掌握全市自然資源家底,落實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 為了最大化保障生態空間總體格局穩定、生態功能不降低,廈門還將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地管控措施。 生物多樣,成就生態之美。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市資源規劃局也將持續發力,以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為重點,運用現代化手段不斷提升保護區“天地空”立體化監測監督和執法能力,嚴格保護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等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同時,開展瀕危植物保護,不斷提升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和野化放歸能力。嚴防外來物種入侵,加強病蟲害防治等。 堅持逐綠而行 深化生態修復治理,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實施“青山”計劃,持續推進裸露山體“青山掛白”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市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率達100%。 實施“碧廊”計劃,大力推進生態綠廊系統建設,有機連接形成“十大山海通廊”,實現山、海、城相融相通。 實施“綠水”計劃,開展流域綜合整治,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廈門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控和省控斷面、小流域省控斷面水質連續四年(2019-2023年)實現“四個100%達標”。 實施“藍灣”計劃,開展海域生態修復,全市紅樹林面積從2000年的32.6公頃提升至2023年的173.9公頃,營造沙灘240萬平方米,為市民增加了更多親??臻g…… 多年來,廈門始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考慮生態系統之間的關聯性,科學布局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系統治理的理念、科學保護的舉措,令廈門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生機勃勃。 生態保護修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山體、陸地、河流、海洋之間互相聯系、密不可分。市資源規劃局將以系統性觀念全方位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且不斷深化生態修復治理體制機制,堅持逐綠而行。 未來十年,根據《廈門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年)》,廈門將把生態修復重點放在礦山林地、環灣岸線、河湖水系、生態通廊四個方面,并提出裸露山體生態修復、森林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水體生態修復、土壤生態修復、廊道生態修復等六項生態修復規劃,具體計劃實施36個項目、儲備項目20個,以系統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修復,提升生態系統整體功能。 立足綠色發展、綠色轉型,市資源規劃局還在探索完善由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多元治理體系,因地制宜選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人工修復”“自然恢復”兩種手段,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豐富價值轉化路徑,點綠成金,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優勢。 讓綠色成為廈門這座城市的鮮明底色,讓生態成為廈門高質量發展的永續基調。市資源規劃局表示,將把下一步各項目標任務清單化、項目化,制定工作推進時間表、路線圖,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新路徑,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跨越,為廈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市,努力率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綠色根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