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業+志愿者”模式 加強垃圾分類源頭治理 廈門持續優化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span>)如何發揮物業服務企業和志愿者的作用,推動垃圾分類督導模式優化?如何進一步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昨日,市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做客市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今年廈門將持續優化提升垃圾分類工作機制,鞏固優勢、補齊短板,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加快優化 垃圾分類督導模式 身披綠色馬甲、手里拿著夾子、仔細檢查每袋垃圾是否按規定分類……在推廣垃圾分類制度的初期,垃圾分類督導員為提升垃圾分類準確率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居民將垃圾分類責任推給督導員,過度依賴二次分揀。隨著垃圾分類步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優化督導模式也勢在必行。 “《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物業服務企業要履行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責任。我們已在全市40個小區開展物業小區垃圾分類督導模式優化提升試點。原有的督導員逐步退出,相關職責由物業服務企業履行。”市垃圾分類中心垃圾分類管理科副科長王虹艷說。 思明區廈港街道當代天境就是其中一個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上,已不見督導員在桶邊督導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物業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監督。 一方面,依法壓實物業服務的責任,另一方面,充分調動志愿者隊伍的力量。 據介紹,今年,廈門將加強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各相關部門要調動現有志愿服務隊伍、公益團體、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行動。通過黨建引領,志愿者示范,帶動居民養成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從“要我分”轉向“我要分”。 此外,廈門還積極利用智能化技術,提升垃圾分類源頭管理水平。比如,建立“智能視頻云平臺”,借助“視聯網+AI智能告警”等功能,對部分不分類行為進行取證,由城管執法對屢教不改者“開罰單”。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