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毫厘之間的“拓荒者”
2024-06-23 14:08:00?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6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清智)一顆邊長只有1毫米的正方形芯片,光靠肉眼難以分辨,卻集成了30多層的幾萬個元器件。 “這就是我們研發的產品。”近日,在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面對來訪的記者,公司總裁兼技術總監李景虎隨手拿起辦公桌上的一個光器件,介紹起為之奮斗不息的事業,“現代通信,需要讓信號不斷地在光電兩種形式中間轉換,我們研發的光通信電芯片,就用于信號的收發、放大、控制和處理。” 由于發展起步較晚,我國芯片產業在研發與量產端,都有諸多領域需要開拓。從20多年前開始,李景虎便加入中國光通信電芯片的拓荒群體中。 談起如何與芯片結緣,李景虎的思緒飄向了家鄉黑龍江。 在黑龍江大學就讀時,李景虎學的專業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1997年,22歲的他在校園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后,他曾入伍參軍從事軍隊教學工作。2003年,他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接連攻讀碩士、博士,所學專業均為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學習高速模擬芯片研發。 “我讀碩士和博士時就接觸到光通信領域,那個時候國內低速光通信電芯片還無法量產。”李景虎回憶道,他的博士導師提倡產學研用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也參與了國產CPU的設計,受導師影響,他萌發了創業的念頭。 2009年初博士畢業后,李景虎到哈工大威海校區任教,邊教學邊在導師創辦的企業里從事芯片研發設計。 2012年,李景虎經校友介紹來福建創業,從事光通信電芯片研發。 當時,我國企業在光通信芯片關鍵領域與國外企業有著較大的技術差距,但李景虎堅信,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發出屬于中國的光通信電芯片。 2016年,李景虎來到廈門市湖里區創立公司,專注于高速光通信集成電路芯片和低功耗MCU(微控制單元,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芯片研發,企業名為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寓意著創造億萬芯片的源頭。 2017年,李景虎入選廈門市“雙百計劃”,企業正式落戶湖里區的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 同年,李景虎調到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任教,邊從事教學科研邊創業,努力將研究成果轉變成生產力。他也開始了福州、廈門兩地跑的城際生活。 “搞科研攻關需要閱讀大量文獻,了解當前市場產品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設計,設計好芯片還需要進行批量生產和推廣。1平方毫米大的芯片光設計就要一年左右時間,從設計好到成熟量產差不多需要兩年時間。大的芯片需要的人更多,設計周期也更長。”李景虎說,他們研發的芯片旨在提高光電信號的轉換和傳輸速率,用于光數據中心和基站的交換機、光貓等設備,其速度越高研發難度越大,平均一款產品要研發兩三年。 創業初期,壓力如影隨形,為了排解壓力,也為了能有一個好身體,李景虎堅持每月晨跑200公里。有時候碰到難題,他還不得不犧牲與家人難得的團圓時光。 2017年春末,分居多年的妻兒到廈門與李景虎會合,一家人原計劃去黃山旅游,不巧的是,客戶在產品測試認證過程中,向億芯源提出了跨阻放大器需要抗5GWi-Fi干擾的國際難題(跨阻放大器用于將電流信號轉換成為電壓信號)。 得知該消息,身為一名老黨員,李景虎讓家人先行出發,自己則留在公司與工程師一道攻克難關。他做了大量實驗和理論分析,直到有一天晚上琢磨到兩三點鐘,才想出解決方案。 多年來,李景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團隊一次次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多款芯片打破國際公司壟斷地位,大幅提升高速光通信電芯片國產化水平。 1-25G跨阻放大器芯片年出貨量超過1億顆,獲得國內市場份額第一位;25G跨阻放大器芯片已經用在5G基站建設中,榮獲2020年“中國芯”芯火新銳產品獎;用在光貓系統中的核心電芯片2.5G跨阻放大器,入選2022年“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短短幾年時間,李景虎研發團隊就形成了集成電路行業較為領先的研發技術創新能力,并申請了60多項知識產權,公司也發展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億芯源成為唯一受邀的光通信電芯片企業,展出的自主研發5G基站25G跨阻放大器芯片,核心指標靈敏度位居全球前列。 李景虎的創業成效影響了家人。2021年,他的妻子放棄哈工大威海校區的優越工作,帶著孩子一起到廈門定居,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在閩逐夢。 盡管已經取得了傲人業績,但李景虎并未停下前進的腳步,他正忙于帶領團隊持續增產提效,研發單波50G乃至100G跨阻放大器芯片,為光纖通信提供更高速、更多元的芯片產品,同時還致力于激光雷達芯片的研發,努力引領技術迭代,助力芯片國產化替代,提升中國光通信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和話語權。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