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制定工作方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2024-07-14 08:40:5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奇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制定工作方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您解讀方案亮點—— 具有廈門特點鄉村振興之路,這么走! 文/記者 吳曉菁 圖/記者 張奇輝 同安田洋村,滿眼皆是美景。 翔安大宅火龍果豐收。 廈門市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聚焦特色產業帶動、人才返鄉下鄉、生態價值實現、文化鑄魂賦能、黨建引領善治等方面,走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總結形成一批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模式路徑。《廈門鄉村振興模式路徑》精選20個典型匯編成冊。 多年來,廈門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努力走出具有廈門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復制推廣的鄉村振興實操案例。《廈門鄉村振興實操案例》精選了全市35個實操案例匯編成冊。 按照“串點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廈門在全省率先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動線建設,全市共推動建設18條鄉村振興動線,努力把動線打造成為生態宜居的“風景線”和產業興旺的“振興線”。《廈門鄉村振興精品動線實踐成果匯編》精選6條精品動線的建設實踐和創新做法匯編成冊。 廈門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入推進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優的鄉村建設典型示范,2023年度全市評選出50個“五個美麗”建設典型案例。《廈門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典型案例匯編》將上述典型案例匯編成冊。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廈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走具有廈門特點鄉村振興之路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具有哪些特色亮點?今日本報為您解讀。 緊扣定位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具有廈門特點鄉村振興之路,是什么樣子的?廈門將緊扣“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農業”定位,堅持以城促鄉、城鄉融合,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根據《工作方案》,到2027年,廈門將爭創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5個,打造市級鄉村振興精品村30個,在全市原有18條鄉村振興動線基礎上,重點打造市級鄉村振興精品動線10條,帶動全市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工作方案》給出了具體指標: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92%以上,全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營收達到15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1萬元,繼續保持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0左右,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總收入均突破50萬元,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5%,中高級版綠盈鄉村占比達50%以上,所有涉農鎮(街)20分鐘內便捷通高速,85%以上建制村通雙車道,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占比達7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5G網絡實現重點村全覆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具有本科學歷占比達85%,農村養老設施達到星級標準比例達100%。 精品建設 讓每個村莊走自己的路 一個個精致的村居點綴在鷺島的山水之間。夏日里的廈門鄉村,滿眼皆是美景。美麗宜居村莊如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找到適合發展的道路? 《工作方案》明確,除省級示范村創建任務外,廈門將同步推動打造一批市級精品村和動線,推動廈門鄉村振興“點上創精品、線上有特色、面上出成效”。 具體來看,省級示范村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較快;村容村貌整潔有序,農村人居環境居區域前列,全部達到“綠盈鄉村”中級版以上水平;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全部建成區級以上文明村,打造1個以上文化活動特色品牌。 市級精品村圍繞“產業化、景觀化、生態化、品牌化”目標,集中優勢資源打造精品,特色主導產業鮮明,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著力打響廈門鄉村振興示范品牌。 市級精品動線注重“串點連線成片”,深挖沿線村莊內涵,以沿線村莊產業、文化、景觀節點串連等為主,促進聯建共創融合發展,突出“一線一主題”,加強宣傳推介,打造形成鄉村振興精品動線品牌。 廈門還將開展新一輪村莊分類,深入組織調查研究,加強分析研判,強化分類結果運用。 精準施策 推進不同條件基礎村莊發展 分類明確了,便能精準施策。立足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定位,廈門將重點發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農業,積極承接城市外溢功能,對不同條件基礎的村莊精準施策推進。 對人口集聚、有發展潛力的村,重點優化創業環境,促進鄉村產業發展,釋放人才動能,加強業態創新,做好“土特產”文章,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有序推進村莊改造提升,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對人口收縮、發展潛力一般的村,重點完善公共服務,適度開展鄉村建設,保障農民基本生活需求。 對文化資源豐富的村,重點加強文化保護,活態傳承農村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客下鄉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整體價值。 破解瓶頸 打好“錢、地、人”組合拳 此次《工作方案》“含金量”很高,在“錢、地、人”上打出一套“組合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工作方案》明確,廈門將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積極穩妥、合理適度加大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50%以上。 廈門將銜接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建設政策,按照支持力度不減的要求,多渠道統籌財政資金,加大鄉村產業扶持力度,逐年提高鄉村產業投入比例。此外,廈門將積極運用“財政政策+金融工具”,強化財政金融協同聯動,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和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 鄉村振興,用地如何保障?廈門將強化用地保障。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可在村莊建設邊界外安排少量建設用地,用于農村公共公益設施、零星分散的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項目。 強農助農,人才如何聚集?廈門將突出人才引領,完善駐村工作隊、科技特派員等制度,加強鄉村本土人才和“新農人”培育,深化鄉村振興校地合作、閩臺鄉建鄉創合作。 點擊精品村 集美區:雙嶺村 越尾山半山腰上,龍公嶺與龍母嶺雙峰聳立,為集美區灌口鎮西北部的雙嶺村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以農促游,以農興產。依托豐富的田園山林資源、知青文化資源、九十九間大厝歷史古跡雙嶺村形成了古樾山莊、“禾祥西”生態新農業基地、金玲瓏果蔬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優質現代農業品牌,先后獲評“集美區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村民獲利”的工作思路,雙嶺村把原來零散的小田整合成1039.26畝的大田,建設千畝高標準農田,將已流轉的土地用“央企+私企”聯合投建營的模式,打造“政府強化基礎設施、企業投資建設運營、集體經濟入股分紅、村民參與增收致富”的合作共贏新樣板。該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可新增糧食產量5.45萬公斤,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0余萬元。 此外,雙嶺村統籌聯合現有農業企業12家、合作社22家、農莊37家,以農產品供應、農莊服務等形式有效帶動每月近 3000人游玩采摘,近 100 戶農戶收入增長,實現鄉村休閑旅游帶動鄉村經濟發展。自2018年以來雙嶺村的村財以每年10%的增速遞增。 海滄區:青礁村 這里是“開臺王”顏思齊的故鄉,這里還是全國首個閩臺生態文化村,這里就是位于海滄區海滄街道的青礁村。 以“閩臺融合、尋根青礁”為定位,青礁村充分發揮深遠的閩臺融合根源、稀缺的山野田厝資源和豐富的傳統文化三大特色資源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閩臺融合尋根旅游目的地。近年來,青礁村先后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福建省人居環境試點示范村”等20項榮譽稱號。 統籌兼顧鄉村風貌保護和經濟發展,青礁村做強傳統產業,提升文旅產業發展。青礁村引導合作社改造提升水葉菜等傳統優勢產業,整合村級集體資產,持續推動文圃研學基地建設和發展,2020年8月試運營以來,已開展活動50余場,累計接待約1.4萬人次,增加村民年收入和村集體收入,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點擊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路 同安區:“古坑-竹壩片區”動線 該動線以“山水映秀,七彩田園”為主題,全長15千米,途經汀溪鎮、五顯鎮7個村。動線利用汀溪鎮優勢生態與旅游資源,以汀溪鎮游客服務中心為旅游集散樞紐,串聯各村旅游資源形成生態旅游線路,“打造點、串成線、形成勢”,有效帶動村集體增收,充分挖掘南洋歸僑文化資源,打造“廈門農業休閑與南洋風情綜合體驗區”。 翔安區:“茂林-黃厝”動線 該動線以“云溪夢田”為主題,全長12千米,途經香山街道、內厝鎮3個村。動線圍繞大宅火龍果基地、香山風景區和黃厝繁星基地三大核心引擎片區,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濱水田趣、豐收田趣、繽紛田趣、創意田趣”的獨具特色都市田園休閑觀光旅游動線。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