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育實驗研討會在廈門同安區落幕
2024-07-16 15:20:47?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聆聽窗外聲音 讓孩子看到更宏大的世界 2024新教育實驗研討會在同安區圓滿落幕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鄭素描 劉佳 韓超)昨日,2024新教育實驗研討會在同安區圓滿落幕。這場教育盛會,匯聚全國各地新教育實驗專家、新教育實驗區地方政府和教育局負責人、新教育實驗校校長和骨干教師等,共話新教育實驗的實踐探索,線上直播累計吸引85萬人次觀看。 新教育實驗,是一場民間教育改革行動,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新教育實驗研討會每年圍繞一個行動主題開展實驗研究,今年的主題是“聆聽窗外聲音”。 目前,全國有200多個區域、9000多所學校、900多萬名師生參與新教育實驗,造就了推動中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一支重要民間力量。作為全國最早參與新教育實驗的區域之一,同安區經過20多年探索,涌現出21所新教育實驗校,數量為全市最多,堪稱廈門新教育實驗主陣地。 打開未來之窗 發布新教育年度報告 “打開教室的門窗,讓生活的聲音回蕩校園,讓師生的耳朵傾聽整個世界……”大會上,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理事長許新海發布2024新教育年度報告《回歸生活世界——新教育實驗“聆聽窗外聲音”的理論與實踐》,并宣讀新教育實驗廈門宣言。 在報告中,重點介紹了“聆聽窗外聲音”的價值與意義、原則與方法,并號召新教育人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充分拓展和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師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放眼世界,開闊視野、拓展思維、陶冶人格,形成適應未來多元化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素養,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蘇州市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忠玲介紹,“聆聽窗外聲音”是新教育十大行動之一。他說,希望新教育能讓孩子們打開自然之窗、打開社會之窗、打開歷史之窗、打開家庭之窗、打開閱讀之窗、打開未來之窗,“說到底就是要解決‘關門辦學’的問題,打破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壁壘,讓‘新兒童’看到更宏大的世界”。 研討會期間,與會代表以工作坊形式,圍繞學校系統變革、科學教育、校家社共育等9個話題開展研討。此外,前往同安區9所新教育實驗校以及廈門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參觀考察,實地感受同安區新教育面貌。 解讀鮮活案例 打造新教育實驗同安樣本 在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各學校的7位教育人分別圍繞教育實踐案例作交流分享,來自廈漳泉地區新教育實驗校的老師、學生、家長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講述了8個“教育生命敘事”,展示各地各學校的新教育實驗成果。 廈門市新教育學校把孩子們的國家發明專利端上舞臺,以實例印證“新科創”課程探索成果;廈門市竹壩學校講述“打著排球去遠方”的故事,見證“山里娃”打上國賽,把體育辦學做到極致;由一群熱心家長組建的新教育螢火蟲廈門站,以親子共讀為引領,總結出一套家校共育教材……活動上,一個個鮮活的同安新教育實驗案例得到與會代表關注。 “新教育實驗近年來已經在同安區生根開花結果。”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指出,同安教育牽手新教育以來,全方位改變區域教育生態,打造了全力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同安樣本。 如今,同安區是廈門新教育實驗最火熱的實踐地。2010年,位于同安的廈門市梧侶學校成為全市第一所新教育實驗學校;2021年,全國第一所與新教育實驗合作辦學,并正式以新教育命名的公辦學校“廈門市新教育學校”在同安開辦;同年,“廈漳泉新教育聯盟”在同安成立,積極探索區域協同推進新教育實驗的新范式。 “今天的教育正朝著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同安教育人也不甘落后,以謙卑之心聆聽窗外的聲音。”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期盼新教育實驗為同安教育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帶來更多對未來的思考和啟發。 聲音 把新教育變成 情不自禁的生活方式 蘇州市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同安的新教育實驗很真實、有效果,我接觸了很多當地老師,他們真心覺得新教育實驗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職業,改變了師生的精神狀態。其實,新教育實驗最核心的就是改變教師,讓教師喜歡教育、熱愛教育,不是被要求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愿意。只有把新教育變成我們情不自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才真正落實了。 如果新教育做得好 成績自然就來了 廈門市新教育學校教師趙興樂:從“兩耳不聞窗外事”到“聆聽窗外聲音”,會讓孩子們的綜合素養更高。在學校內的圖書館、樓道、班級,隨處可見書籍;每年組織研學活動,讓孩子們走出校園,去大自然里面走一走;很多家長成為“新父母”,他們會帶著孩子去看看祖國山河,把書里學的和現實里的做融合……這些都是聆聽窗外聲音。我總是認為,如果新教育做得好,成績,我們不去求它,它自然就來了。 從知識的默背 轉向知識的運用 廈門市西湖學校教務科主任蔣為楫:西湖學校去年加入新教育實驗,讓我們這個辦學才兩年的新學校,在片區有了比較高的聲譽。我們原本更關注孩子對基礎知識的默背、記憶,后來把目光轉向知識的運用,讓孩子用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孩子們更主動思考、更主動運用知識,慢慢有了變被動為主動的思維方式,這就是我感受到的最大改變。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