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首屆青年美術作品展開幕 展期截至8月20日
2024-08-11 08:44:34?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藝術后浪 用筆尖繪制時代畫卷 廈門市首屆青年美術作品展開幕,展期截至8月20日 廈門日報訊 (記者 許舒昕 通訊員 徐珊珊)廈門市首屆青年美術作品展8月8日在廈門市美術館開幕。該活動系2024年度廈門市文藝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展期截至8月20日。 此次展覽共展出入選作品208件,其中遴選了60件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漆畫、水彩、綜合材料以及設計等眾多藝術門類,展現了廈門青年藝術家的藝術素養與內在的審美追求。 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其端介紹,廈門青年美術創作群體是廈門美術的重要創作力量。近年來,廈門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金、銀、銅獎作品大都出自45歲以下的年輕畫家之手,這支隊伍已成為廈門當下最活躍的美術創作群體。“這是廈門第一次舉辦青年美術作品展,旨在匯聚青年創作者對新時代新氣象的感悟,呈現青年作者對藝術發展的思考與探索,讓觀眾感受到青年美術創作者豐富、多樣、活躍的創作思維以及廈門美術發展的薪火傳承。” 雷雷: 用科學探索的方式創作藝術 參展藝術家雷雷,曾經是一名生物DNA科學研究者,200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畢業后,他在制造行業深耕了10年。由于工作需要頻繁出差,這使他有機會穿梭于各個國家的博物館、美術館,看了不少當代藝術展,逐漸對當代藝術產生興趣。 生物科學、機械制造與藝術創作,這三種看起來毫不搭邊的專業,在雷雷看來卻有許多相通之處,“當代藝術作品背后所呈現的是一個藝術家思考的過程,我覺得這個邏輯和從事生物科學研究、機械制造是一脈相承的。”其中最令他著迷的,是這種跨界多元的知識儲備為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讓他能將所學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淋漓盡致地揮灑。 “跟大家分享從未見過的微觀世界的風景,這是我的創作思路。”雷雷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從一個細胞的微小單元中去尋找社會的秩序和運行的規律,并將此呈現在作品中。他的參展作品《記憶叢林》,就是受到電子顯微鏡下神經纖維細胞的啟發。他還以大腦作為元素,創作了一個沒有眼睛耳朵、只有大腦的藝術形象《阿迦那》,向意識世界發出拷問。 雷雷是湖南人,因為讀研來到廈門,從此便在這里扎根。他說,“如果不來廈門,我覺得我可能不會從事藝術行業。廈門是一座包容、溫暖的城市,國際文化在此交流匯聚,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他也將自己對廈門的熱愛投注到作品中,參展作品《城市擬像》就是對廈門城市落日余暉的記錄。 吳希晨: 培養審美能力是藝術教育的關鍵 參展藝術家吳希晨是一位小學美術教師,目前就職于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吳希晨說,自己走上美術之路,與兩個人脫不開關系。一位是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也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自己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傳統書畫。另一位是集美大學的黃永生教授,“他對學術嚴謹的態度、對繪畫藝術的熱愛與堅持,深深地影響了我”。 雖然自幼學畫,但吳希晨坦言,自己是到大學畢業以后才開始逐漸領悟到應該如何繪畫、以我手寫我心,“繪畫讓我了解自己,也讓我再次認識自己”。工作后時間有限,吳希晨身邊的不少同學、同行都漸漸放棄了創作,而吳希晨堅持了快12年,每天晚上八點到次日凌晨一點是他雷打不動的創作時間,“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有時候一天不畫畫都覺得像是浪費了時間”。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吳希晨認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關鍵。“常常有學生跑來問我,‘老師這幅畫好抽象、看不懂’”,吳希晨經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歷史上名家大師的作品。“?繪畫技巧容易習得,但審美能力很難速成,而且這又伴隨著人的一生。” 在創作上,吳希晨主攻水彩,這是一門看似傳統的繪畫藝術,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吳希晨用自己的實踐給出了回答:“既要追求技法,又不能只講究技法,否則會被時代淘汰。” 在作品《編號D957W6》中,他用一些或橫或豎的短線條進行細密的排列,表達對時間流逝的看法。這次他帶來的《老城回憶錄》截取了幾處同安老城的舊時街景進行描摹,“我從小在同安長大,對老城有一種很深的情感。繪畫和攝影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種對時間的永恒定格”。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