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食品浪費廈門動真格
2021-05-20 09:55:36?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反食品浪費廈門動真格 東南網5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為確保產品賣相的規整,將新鮮出爐的吐司面包兩邊多余部分切除并直接丟棄……日前,廈門海滄一家烘焙店因大量浪費食材,被海滄區市場監管部門開出責令改正通知。這也是廈門全市首張針對食品浪費行為的責令改正文書。 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這意味著懲處“舌尖上的浪費”有法可依。廈門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正結合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開展反食品浪費專項檢查,讓“反浪費”成為食品行業健康文明的新“食”尚。 開罰單 懲處食品浪費 “以前都這么做,習以為常,的確沒有意識到這已是在浪費食品。”5月16日,海滄區被開罰單的烘焙店經理陳先生坦誠表示,今后會舉一反三,思考如何更好地處理殘次品、臨期品的方法。 5月7日,海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開展“保障食品安全,杜絕食品浪費”監督檢查行動中,發現這家烘焙店面包制作間的廚余垃圾桶內,有數片被丟棄的新鮮面包。負責人稱,為保證銷售的面包大小一致、外形美觀,制作人員會將烤制出爐的吐司面包兩邊的部分切除,丟棄的就是多余的部分。事實上,由于烤制面包的大小難以控制,往往要切除大塊的新鮮面包,導致大量食材的浪費。 這已違反《反食品浪費法》的規定。執法人員當場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烘焙店限期改正食品浪費行為,并建議經營者采用多種方式減少食品浪費行為,如將切除的面包邊角料分發給員工食用、供顧客試吃,或再加工成新產品銷售等。 據介紹,為進一步推進《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倡導厲行節約,打擊食品浪費行為,廈門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近日對全市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反浪費專項檢查,重點檢查酒店、餐飲店、面包店等是否出現食品浪費現象。除海滄,集美區杏林萬科里商圈的85℃面包店也因丟棄面包邊角料而被開罰單。 強督導 踐行“光盤行動” 與國內其他地區一樣,廈門對丟棄邊角料的面包店開罰,也引發爭議。有人認為,第一張罰單的教化功能重大,應該放在諸如有的星級飯店剩菜嚴重、有的機關食堂過量備餐、有的婚喪宴席鋪張浪費等更為突出的浪費行為;也有人認為,食品浪費不分大小,接連開罰單,說明廈門對食品浪費行為動真格。 “處罰不是最終目的。”在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局長董麒看來,當下應將《反食品浪費法》宣傳到位,讓優秀門店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讓反對浪費成為廣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行為準則。 5月14日,海滄區市場監管人員來到希爾頓酒店、海底撈餐廳等轄區餐飲企業,指導并抽查反食品浪費工作。在希爾頓酒店自助餐餐廳,大部分消費者“光盤行動”情況良好。在海底撈餐廳,服務人員能夠積極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小份菜碟等文明消費行為,并給予“光盤行動”的消費者獎勵。顏值不佳的蔬菜,則會留給員工用餐備菜。 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12日抽查了羅約海濱溫泉酒店以及萬科里商圈的豪客來、老佛爺銅爐蛙鍋店等轄區部分餐飲企業,未發現存在食品浪費情況。 “我們將繼續倡導餐飲企業提供‘半份、半價’‘小份、適價’服務方式,甚至像烤鴨等可以推出四分之一份的量。”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有關人員表示,接下來將根據《反食品浪費法》的相關規定,持續加強對食品經營者落實情況的監督,對于餐飲服務經營者未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廈門市餐飲行業協會監事長胡藝忠也表示,在繼續倡導會員及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光盤行動”、從源頭減少餐廚垃圾的基礎上,接下來計劃組織餐飲會員單位學習相關法規,鼓勵餐飲會員單位制訂內部獎懲機制。 建機制 培育節約意識 5月16日,思明松柏片區居民湯明紅和友人去吃午茶時,采取“少量多次”的點餐模式。“因為菜量較少,我們后來加了兩次菜。”她說,比起一次性點很多吃不完,現在她更習慣不夠再追加的點餐方式,“每次基本都會‘光盤’”。 記者發現,自去年廈門各界攜手發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倡議以來,“剩余打包、杜絕浪費”的綠色消費理念愈發深入人心,按需點餐也漸成餐桌新“食”尚。 “顧客把握不好菜量的時候,我們都會及時提醒。顧客用餐結束后,我們也會主動建議將剩余的菜品打包。”佳麗海鮮大酒樓蓮坂店點菜員黃麗珠說,“引導式點單”的效果很好,店里每月的剩菜量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了很多。 廈門味友餐飲則在主動提醒客人適量點餐外,由公司管理層兼任制止浪費監督員,對餐廳內的浪費情況主動勸阻,并不定期抽查各門店人員對文明用餐、厲行節約的宣傳、執行工作是否到位。 在越來越多消費者向“光盤族”靠攏的同時,餐飲商家們也琢磨了不少新服務策略,客、商聯手,共同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 位于思明區蓮花公園旁的福聚全火鍋店,按照“用餐人數減一”的分量來引導顧客合理點餐。火鍋店還特別推出每人一位的小火鍋,避免大鍋浪費。佳麗海鮮大酒樓也特地推出適合一人食的“小碗菜”、單人套餐,深受歡迎。 位于松柏的一家酒店餐廳負責人則表示,他們不僅會根據酒店的入住率對食材采購和備餐進行合理規劃,后廚會將未用完的食材進行二次利用,比如會將新鮮蔬菜的邊角料打成蔬菜汁,營養健康,還不浪費。 原材料處理環節和食品成品的后續處理,一些機關食堂也有自己獨特的做法。如,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實行用餐提前申報制,按照人數嚴格控制菜品分量,從過程上減少餐飲浪費;湖里一機關食堂則將切下的菜梗、菜葉、菜根等邊角料,腌制成泡菜,刨下來的蘿卜皮曬制成蘿卜干,供大家免費享用。 在臨期食品處理上,廈門于2019年3月12日在國內率先啟動見福愛心食物銀行,它通過募捐的方式,把生產廠家、商場超市、批發商一些瀕臨過期的食品征集過來,在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廈門市民政局和廈門市慈善總會的共同監督下,通過見福便利店渠道,供需要幫助的人免費取用。目前,這個國內首家“愛心食物銀行”的網點,已由廈門的見福門店覆蓋到福建全省。 “‘公私倉廩俱豐實’的局面來之不易,倡導‘厲行節約’不能松勁。”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反食品浪費法》不只是對人們飲食行為的強硬規定,更是想借此建立一套長效機制,強化監督,在立法、宣傳、監管等多方面合力下,逐漸調節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培養節儉意識,讓“反食品浪費”成為公眾的習慣,使浪費現象得到有效治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