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 上百種數(shù)以萬計候鳥正趕來廈門
2024-11-26 09:04:15? ? 來源: 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廈來 秋風起,上百種數(shù)以萬計候鳥正趕來廈門 東南網(wǎng)11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錢玲玲 林泓 通訊員 陳浩)最近,不少市民拍到了成群鸕鶿在杏林灣翱翔的畫面,場面很是壯觀。數(shù)千只鸕鶿乘風而起,呼嘯而過,引得許多人紛紛掏出手機,記錄下這生動的一幕。 隨著天氣轉(zhuǎn)涼,北方的冬候鳥們陸續(xù)“收拾行囊”,來廈過冬。一年一度的冬候鳥南下遷徙,就此拉開大幕。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正位于鳥類遷徙路線上。因為氣候宜人,加上山海資源稟賦,成了這一群群“北方來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最易被市民感知到的冬候鳥,正是廈門秋冬最“頂流”的候鳥——鸕鶿。它們不遠萬里,每年如約而至,流連于美麗的集美新城杏林灣“度假”,演繹著一幅幅人、鳥、城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事實上,除了鸕鶿,還有多種冬候鳥也已抵達廈門,還有一大批冬候鳥正在趕來廈門的路上。市民也明顯感覺到,最近看到的鳥似乎變多了。那么,廈門每年都要接待哪些候鳥呢,哪些地方是最佳觀鳥地點?作為一名合格的觀鳥愛好者,又需要注意哪些觀鳥“禮節(jié)”呢? 連日來,導報記者采訪了廈門多位觀鳥專家和達人,為你定制一份廈門四季的候鳥觀鳥指南,一起走近這群遠方來客。 最“頂流”冬候鳥——鸕鶿 數(shù)千只鸕鶿在空中翱翔,飛出了“黑云壓境”的既視感。是的,廈門秋冬的“頂流”——冬候鳥鸕鶿又回來了。 日前,導報記者就在廈門園博苑抓拍到了數(shù)千只鸕鶿翱翔捕食的盛況。“按照往年觀測經(jīng)驗,高峰期應該有萬只左右的鸕鶿在園博苑一帶活動。”園博苑研學負責人于力說。 多年觀察經(jīng)驗,讓于力摸透了鸕鶿的規(guī)律。每年10月中旬左右,鸕鶿的“先頭部隊”就會陸續(xù)抵達園博苑,直至次年3月中旬才會陸續(xù)離開。 廈門市觀鳥協(xié)會副會長陳浩介紹,這些鸕鶿多為普通鸕鶿,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后下方白色,繁殖期間臉部有紅色斑,頭頸有白色絲狀羽,下脅具白斑。 這么多鸕鶿,吃什么呢?“鸕鶿不挑食,哪種魚多、容易抓捕,就吃哪種。”廈門市政協(xié)委員、廈門市觀鳥協(xié)會會長彭志偉介紹,“園博苑所在的杏林灣水域有大量的羅非魚,正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鸕鶿的食量約為自身體重的2到3倍甚至更多,一只成年鸕鶿,每天最多能吃下十來斤魚。 據(jù)悉,杏林灣的羅非魚屬于外來物種,生存能力極強,繁殖能力強悍。有研究人員曾表示,大量魚類可能導致水域過載,水環(huán)境變差。鸕鶿吃掉一部分魚類,或?qū)λ蚱鸬秸孀饔谩?/span> 如何才能觀測到鸕鶿“萬鳥齊飛”的盛況呢?觀鳥達人介紹,首先是時間點要選對。彭志偉給出的時間是“晨昏時刻”,也就是清晨天亮和傍晚落日時分最容易觀測到。“天亮時分,鸕鶿鳥傾巢出動覓食,而到了傍晚時分,它們又集群歸巢,這兩個時段最容易看到群飛的盛況。”彭志偉說。 再來是地點要選對。多位觀鳥人士表示,鸕鶿的活動半徑很大,不會集中在一個區(qū)域覓食,廈門、金門等地水域都是它們的覓食區(qū)域,如杏林灣、馬鑾灣、筼筜湖等,觀測的首選地是廈門園博苑。 此外,在馬鑾灣、五緣灣等地,也可以看到鸕鶿群飛的盛況。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