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成長之旅” 30公里騎行感受特區30年巨變
整裝待發,感受特區魅力。
親身體驗,追尋特區成長足跡。
在經濟特區紀念館,了解創業史。
一路歡笑,一路成長。 出發時間:昨日8時30分 騎行線路: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湖里大道→火炬路(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枋湖北二路→金尚路→枋湖路→鐘宅路→環島東路(五緣灣營運中心)→環島東路→觀音山商務營運中心(兩岸金融中心)→前埔東路→廈門軟件園 昨日上午,一支近百人的自行車隊伍騎行在環島路上,成為鷺島一道流動的風景。為隆重紀念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市財政局舉辦的以“特區成長之旅”為主題的自行車環島行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市財政系統的自行車愛好者。從廈門經濟特區發源地點——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出發,到達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新坐標—環島路兩岸金融中心,全程約30公里的騎行,讓大家感覺像是駛入“時空隧道”,用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去感受特區跳躍的脈搏和這座青春之城、改革之城、先鋒之城帶來的魅力。 第一站 經濟特區紀念館 重溫改革開放歷程 上午8時許,位于原湖里區政府辦公大樓的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紀念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統一穿著紅白相間T恤衫的財政干部和單車愛好者整裝待發。記者注意到,參加活動的以中青年財政干部為主,還有不少剛加入財政隊伍不久的“85后”新人也熱情地加入其中。 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全景展示了30年艱辛歷程和輝煌成果。在紀念館講解員的帶領下,通過一千多張圖片和上百件實物,大家重溫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廈門從一座濱海小城發展成為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歷史進程。參觀過程中,雖然天氣有些悶熱,財政干部們卻都興致盎然,在一個個展廳駐足、欣賞、品評,嘖嘖贊嘆廈門三十年來飛速進步發展的滄桑巨變。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廈禾路、過去的東渡港、湖里建設工地全貌……通過老照片、歷史文件、模型場景等形式,大家了解了經濟特區如何艱難起步等歷史背景;第一家臺資獨資企業廈門三德興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湖里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印華地磚廠成立……一份份珍貴歷史文獻,大家重拾了特區快速發展的記憶…… 第二站 火炬高新區 追尋特區成長足跡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于1990年12月30日在廈門島小東山正式破土動工,是原國家科委和地方政府共同創辦的三個火炬高新區之一。歷經10多年,火炬高新區以彈丸之地不斷譜寫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奇跡,已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在活動第二站,火炬產業園紀念館,2004年參加工作的劉慧菁告訴記者,這次自行車環島行活動最大的意義就是帶大家追尋特區成長的足跡,見證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成果。 第三站 五緣灣片區 感受廈門新“會客廳” 從五緣大橋上騎行而下,財政干部更深切感受到了廈門特區建設以來發生的巨變。“以前五緣灣叫鐘宅村。”站在五緣大橋橋下,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在廈門的財政干部老陳感慨萬千地對記者說。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五緣灣已經從一塊不起眼的灘涂發展成為一個高端區域,成為廈門新的“會客廳”。“特區的奇跡就是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不留意,我們這些老廈門都要跟不上時代了。” 第四站 兩岸金融中心 激發新一輪創業豪情 在活動最后一站:觀音山商務營運中心,財政干部們參觀了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兩岸金融中心,并邀請廈門金圓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領導介紹了兩岸金融中心建設進展情況以及今后的發展規劃。 “舉辦這次自行車環島行活動的目的,就是讓財政干部職工切身感受廈門經濟特區建設與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財政人積極進取、勇于奉獻、在廈門特區新一輪創業中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市財政局相關活動負責人說。 特區在成長,從湖里的一隅僅2.5平方公里到全島的131平方公里,再擴展到如今全市的1565平方公里。海滄、集美、同安、翔安等一座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特區的城市化建設在迅速推進,特區的一條條道路和橋梁正把這一座座新城串在一起。通過三個多小時的騎行,在財政人心目中,廈門特區未來的發展藍圖也越來越清晰…… 本版文/本報記者 陳泥 本版圖/本報記者 梁偉 |
- 2011-10-12廈門特區30周年活動標志昨日揭曉 經四輪評審
- 2011-10-10湖里為廈門特區30周年慶生 名家講述特區成長歷程
- 2011-08-15廈門特區建設30周年標志本月底揭曉 近700件作品參賽
- 2011-07-18廈門公開征集特區30周年活動標志
- 2011-05-28廈門三十而立再舞龍頭 全面推進科學發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