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特區30年 民營經濟創造全市一半就業機會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廈門特區發展30年來,作為主體的外向型經濟,一向是外界注目的焦點,廣受贊譽與熱捧。殊不知,這里的民營經濟,經過30年的風雨洗禮,也經歷了從一張白紙到彩圖的歷史蛻變。 在波瀾壯闊的經濟特區發展征途中,廈門民營企業家以最為深刻的生命體驗和澎湃的全情投入,鑄就了獨具特色的民營經濟,為改革發展的壯麗史詩譜寫了一曲華美的樂章,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力量,是地方稅收的主要來源,是促進城鄉居民就業的主要途徑。 文/記者 劉艷 通訊員 陳蕓滿
2011年舉辦的服務博覽會管理咨詢高峰論壇。 民營經濟已成我市經濟發展引擎 ——訪市民營辦主任、市經發局局長陳津 【人物專訪】
陳津。(梁偉 攝) 30年播種,30年耕耘,30年成長。 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發展壯大,如今,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之一,市民營辦主任、市經發局局長陳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廈門民營經濟是伴隨特區經濟發展逐步壯大的”。 【發展】 歷經四個關鍵發展期,民營經濟進入開拓創新期
銀祥“肉食品安全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記者:廈門獲準設立經濟特區之初,民營經濟基本還是一張白紙。現在,逐漸崛起的廈門民營經濟令人刮目相看。在您看來,廈門民營經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陳津:應該說,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環境的不斷完善,廈門民營經濟經歷了四個關鍵發展時期:萌芽起步階段(1978-1988年)、快速發展階段(1989—1996年)、逐步轉型階段(1997-2000年)和創新開拓階段(2001年至今)。 1、改革開放前,我國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統天下,民營經濟幾乎沒什么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明確鼓勵個私經濟發展,我市民營經濟開始萌芽。1988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同年4月,廈門市首家私營企業獲得注冊登記。 2、20世紀90年代是我市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我市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茁壯成長,進入了一個黃金發展階段。1996年末,全市私營企業戶數為4594戶,注冊資金35.47億元,總產值20.87億元,營業收入總額為57.49億元。 3、1997年開始,廈門民營企業逐步轉型。1997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對廈門民營經濟首次全面調查的基礎上,聯合下發了《廈門市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若干暫行規定》,在新形勢推動下,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春天,企業逐漸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開始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 4、進入21世紀,民營企業加快了經營模式的轉變,全面進入了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提升競爭力的新時期。2003年,我市出臺《關于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拓展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空間和環境條件,民營經濟進入開拓創新時期,總量、品質和活躍度不斷提高。 成就 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中小企業服務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記者:30年的發展,我市的民營經濟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陳津:我市設立經濟特區之初,民營經濟基本還是一張白紙,自然談不上大發展和對廈門經濟發展的大貢獻。統計數據顯示,起步之初,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較為緩慢,1981年,全市個私經濟工業產值20萬元,僅占全市工業產值的0.02%;個私商業零售額210萬元,占限額以上貿易業零售額的比重僅為0.67%;城鎮個體從業人員僅有2340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0.48%。 當前,我市進入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階段,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已由早期分散粗放型經營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式發展,民營經濟規模實力不斷增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非公經濟發展宏觀政策面的改善,同時更得益于廈門特區經濟快速發展為其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到2010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總量541.52億元,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7.5%;私營企業數量已經超過7.35萬戶,占全市實有企業總數的84%,成為我市最大的企業群體;創造了全市的近一半就業機會,2010年全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達135.74萬人;民營經濟在自身獲得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稅收收入,2010年全市私營企業上繳的稅收39.74億元,成為我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特征】 廈門民營經濟發展具有七大特征 記者:在您看來,我市民營經濟有什么特征? 陳津:我市的民營經濟的活躍度不及泉州、溫州,但有自己的特色,呈現出七大特征: 首先,從產業發展特點來看,三產比重大,二產后勁強。長期以來,我市民企第三產業的戶數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商貿業又占最大比重,一直保持40%左右; 第二,從組織形式來看,內部治理趨于優化,發展邁向規模化、集約化。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已具備一定規模和檔次的民營企業逐漸摒棄家族式管理體制,建立起規范合理的現代企業制度,一些新開業的民營企業則從創建之初就直接引入現代企業制度; 第三,從城鄉分布來看,農村孵育產業龍頭,城區催生總部經濟。內地和周邊許多大型民營企業紛紛將廈門作為理想的戰略發展要地,陸續將總部及企業核心部分遷入廈門; 第四,顯著的外向型經濟特征。借助特區政策和港口環境便利,廈門市外貿對民營放開一直走在全國前面,很早放開企業進出口經營權,近年來,民營企業更是借助自身機制靈活、開拓市場能力強的優勢,在我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并一直是拉動我市外貿出口增長的強勁生力軍; 第五,從經營模式來看,走科技創新與品牌發展之路,隨著綜合實力的增強,眾多廈門民營企業選擇了“科技興企”之路,逐漸成為推動我市科技進步的重要生力軍,品牌意識在一批成長起來、步入規模經營的民企中已逐漸根深蒂固。 第六,從區域發展特點來看,民企走出廈門進軍全國,大力拓展國內市場。 第七,從發展取向來看,專業化與多元化并舉。廈門民營經濟投資領域涉及農林牧漁、制造、建筑、金融、交通運輸、社會服務等行業,并逐漸擴大到電子、機械、化工、計算機、醫療器械、環保、生物工程、能源、自動化控制等高科技行業。 【挑戰】 民營企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
東林電子的生產線。(梁偉 攝) 記者: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機遇? 陳津:挑戰方面:從國際上看,匯率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這將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出口型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困難;從國內看,當前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輸入型通脹壓力顯現,使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勞動用工存在結構性矛盾,部分企業急需的人才匱乏,使企業用工難度增大;融資難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等。 民營企業發展也面臨機遇,當前,民營企業進入了轉型、轉軌、提升、飛躍的重要階段,正處在“破繭化蝶”的關鍵時期,孕育著企業制度、產業發展、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2010年《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出臺,這是民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提高整體實力的又一次新的發展機遇。當前,我市正在全力推進島內外一體化,提升島內,將大力發展金融、會展會議、商貿、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拓展島外,五年內將基本建成島外71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區,形成島內外一體化的城市新格局和產業新布局;加快制定新的扶持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民生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這些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發展機遇。 【提升】 民營經濟要跨越式發展 記者:民營企業發展得更快更好,要在哪些方面提升? 陳津:我市民營經濟雖取得長足進展,但在企業成長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民營經濟要跨越式發展,需要轉型升級,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外部環境亟待完善。盡管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已大為改觀,對民營經濟還有一些政策措施給予鼓勵和扶持,但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市場主體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對待的事例。 2、產業集聚度不夠,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少民營企業仍然從事附加值低、專業化、協作化水平不高的行業,企業發展能力不強。在金融危機中,一些在產業結構沒有形成適合自身盈利和發展模式的民營企業受到很大沖擊,企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矛盾表現尤為突出。 3、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問題凸顯。盡管民營企業家早就意識到,產品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生產效率、科技水平的競爭,但苦于資金、人才及技術方面的限制,企業的科技投入仍顯不足,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有待增強。 4、融資難題依然突出。在融資方面,由于民營企業自身實力不強,信用相對不高,銀行往往把有限的貸款資源向優質的客戶和重點項目傾斜,導致民營中小企業資金籌措難度大。 5、企業制度急需健全和完善。我市現有的中小民營企業,除少數上規模的企業已按現代企業制度實行科學管理外,大多數仍以獨資或合伙形式存在,實行家庭式的管理,在經營決策上易造成決策專斷、隨意性、急功近利、缺少長遠規劃等弊端,企業難以持久、穩定,做大做強。 國務院參事 周日來廈講課 地點:國際會展中心4樓國際會議廳報名:可登錄廈門中小在線(www.xmsme.gov.cn)報名參加 應廈門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邀請,國務院參事陳全生將于12月11日來廈講課,講課主題為當前宏觀經濟熱點與產業發展趨勢、商機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央也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同時國內外經濟形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為幫助企業了解當前相關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形勢,在宏觀經濟形勢下抓住新的商機,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特別邀請有關專家來廈為中小企業講解當前經濟熱點。據了解,陳全生曾任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研究司司長,曾經就職于11個國家部委、擔任國有企業老總,2008年3月起被聘為國務院參事。陳全生先生在國家經貿部門工作多年,長期從事經濟分析、政策研究工作,起草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非公36條”),任起草小組組長。還參加過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及醫改等政策研討及制定。 即日起,企業決策層可登錄廈門中小在線(www.xmsme.gov.cn)報名參加,會議將于12月11日上午在國際會展中心4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培訓對學員免費,由省專項資金扶持。 我市大力推進 民營經濟發展 目前,我市的民營經濟工作機制和服務機制可以用“四層工作機構、五項服務體系”來概括。 四層工作機構中,第一層市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是領導和決策層;第二層市民營辦、市中小企業管理辦公室是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部門開展民營經濟工作、中小企業工作的牽頭協調機構;第三層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是延伸政府服務、聯絡整合各類服務機構和服務資源共同為企業服務的綜合機構;第四層是聯系民營企業的各類商會、協會,比如,中小企業協會、創業者協會就分別是政府聯系中小型企業、微小型企業的橋梁和紐帶。 五項服務體系,是以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綜合服務龍頭,通過服務聯盟、政府購買服務、公共平臺延伸服務等工作方式和工作策略整合起來的信息交流服務體系、融資服務體系、企業管理提升服務體系、創新服務體系、產業安全與發展服務體系,這五項體系和服務共同構成目前廈門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基本框架。 具體工作舉措包括:(一)確立領導體制和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機制。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7月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市級四套班子領導分任副組長的廈門市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作為統一領導民營經濟工作、宏觀調控和全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機構,各區、各市直有關部門都作為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參與領導小組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即市民營辦;明確市經濟發展局作為全市民營經濟工作的牽頭協調單位,市經濟發展局內設的中小企業管理辦公室承擔市民營辦的日常工作。同時,通過人大、政協的渠道,鼓勵和引導各界人士關注和參與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在確立市委、市政府對民營經濟工作領導的同時,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有力地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工作的開展。 (二)構筑切合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要求的政策體系。隨著我市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為有效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結合幫助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客觀實際需要等情況,先后出臺了《廈門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實施意見》、《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扶持我市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若干實施意見》、《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大外貿出口扶持的若干意見》、《關于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第二批減免涉企收費項目的意見》、《關于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扶持企業發展措施,進一步完善了我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體系。 (三)建立日趨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為加快推進我市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工作,2003年底我市成立了廈門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并將主要任務界定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信息、培訓、市場開拓、技術創新、信用評價、政務代理和維權等服務”、“聯系、引導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和“組織各類社會中介機構間的交流與協作,指導和促進其開展業務活動”。同時,各區及五大工業集中區也逐步成立了相應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經過近8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充分發揮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各區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導、整合各類專業化的社會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基本形成了以廈門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龍頭單位,各區、工業園區服務機構為延伸,各類社會化服務機構廣泛參與的中小企業服務帶動體系。 |
- 2011-12-22民營經濟發展報告:廈門每100人有65人在民企上班
- 2010-03-22廈門民營企業出口額占全省五成以上
- 2011-09-28閩民營企業產業項目洽談會舉行 民企砸2224億力挺廈門
- 2011-09-28廈門對接項目投資2224億 知名民企為何青睞廈門?
- 2011-07-08廈門將對大型民企逐一"家訪" 加大民企招商力度
- 2011-06-21銀根緊縮壓倒廈門中小民企 湖里一老板借下高利貸
- 2010-08-13廈一民企將攜手臺資 首次投資金門旅游業
- 2010-08-13福建省工商聯來廈調研 民企多數呼吁行業聯盟
- 2010-06-10廈民企摘得央企地產退出第一單 1.26億獲所有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