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特區30周年:文明城市 廈門人的幸福之光
▲愛心人士看望老人
▲火車站,志愿者在引導乘客排隊乘坐出租車
▲公交車上,倡導文明乘車、尊老愛幼
▲志愿者教外國小朋友用筷子 東南網-海峽導報12月9日訊(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 張向陽/圖)影片《幸福時光》中,退休工人老趙將裝飾一新的舊車廂命名為“幸福時光小屋”;廈門也很幸福,因為提出建設“五個廈門”的最終落腳點就是“幸福廈門”。 文明,與幸福有關。眾所周知,廈門的文明水準,已得到國家的權威認證:已連續兩屆以總評第一的傲人成績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0年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名列全國第一,今年已順利通過復查,有望成為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2005年成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2005年10月2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華燈璀璨、鮮花簇擁。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時任廈門市市長的張昌平走上主席臺領獎。 那一年,廈門市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而且得分全國第一。 表彰大會上,張昌平說,廈門市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是廈門市廣大群眾共同努力、共同參與的結果。“我深情地捧起這塊沉甸甸的獎牌時,我深刻地體會到:創建文明城市必須堅持 ‘以人為本’,致力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只要市民群眾對自己所在城市的創建目標認同了,實效認可了,就能做到全市動員,全民參與,激發合力,和諧發展。” 也正是在那次表彰大會后,張昌平說,爭取在2008年,也就是3年之后再次考評時再創佳績。 終于,廈門如愿以償。2009年1月,作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廈門通過復查考評,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受到大會表彰。 2010年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廈門名列全國第一,今年已順利通過復查,有望成為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兩個100%凝聚全市人民力量 廈門有兩個 “百分之百”,是廈門人熱愛這座城市的真實寫照:100%的市民贊成參評全國文明城市,100%的市民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 其實,從創建活動伊始,廈門市便定下了這樣的創建思路:創建文明城市必須把市民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真心實意地為市民辦實事、辦好事,以市民是否滿意為首要標準。 中央制訂的 《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共7大項119個指標,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廈門市把《測評體系》在當地媒體上公布,廣而告之。市民反映說:這些指標就是老百姓的要求,達到這些指標就是為百姓辦實事、謀利益,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于是,文明督導員、社會監督員、市容衛生考評員、文明行業考評員等市民管理隊伍紛紛成立,營造了城市文明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軍警民聯手,星期天義務勞動,百個“四無社區”互相競賽,百個“一流服務窗口”爭創優質服務,百個中小學生創文明城市夏令營進社區……這些活動激發了廈門人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情。 創建文明城市,像是一場激烈的接力賽,歷屆領導親自掛帥。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個城市的最高榮譽,已經成了廈門的“金色名片”。 廈門經驗:“民生”二字最關情 是什么,讓官方和民眾在文明城市建設上如此齊心協力? 一位退休后定居廈門的老人告訴導報記者,廈門創建文明城市的舉措,條條都與群眾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 由此可見,“民生”二字最關情。 廈門市近年來在交通、就醫、就學、就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全國率先推出社會保障性住房政策,把占城鎮人口40%的低中收入人群納入住房保障的范圍,被建設部譽為“廈門藍本”在全國推廣; 率先實施覆蓋老年人、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的城鄉一體化全民醫保,實施“醫療重組計劃”,讓大醫院的醫療資源直接進入社區,開設惠民門診、病房,設立建筑工人身意外傷害急救“綠色通道”; 率先實行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將農民工子女納入招生范圍,免收借讀費,新建、擴建、改建40多所公辦學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有65%在公辦學校就讀; 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們提出建設 “五個廈門”,最終落腳點是 “幸福廈門”,這和文明城市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把創建過程與老百姓密切聯系起來。 親歷者 市容考評委特邀考評團專員、廈大副教授 胡南樺 愛管閑事是希望城市更完美 每一座城市都有這樣的人:給政府“找茬”、挑刺、管閑事,與利益無關。因為,他們對這座城市是愛之深、責之切。 文明城市,就是需要這樣的人。 廈門就有這樣的人,他被副市長稱為“令人尊敬的‘挑刺者’”,他叫胡南樺,是廈門大學副教授。 胡南樺從退休后開始管閑事,已經有10多年了。每次在發現問題時,他總是會不停地向相關單位、相關人反映,甚至是寫信、發郵件給市領導追問落實情況。 他曾發現廈門機場管理上的一些問題,寫信給市長和機場領導提意見;2004年,他又寫信給市領導反映環島路存在的21個問題。問題不算大:路燈不亮了、椅子破損了、鐵欄桿生銹了……像這樣的問題,胡南樺每年要提很多。因為深愛環島路,胡南樺自嘲“煩人也不怕”;因為愛這座城市,他才執著下去。 如今,68歲的胡南樺常常騎著自行車在廈門環島路一帶溜達,從胡里山炮臺到會展中心,來回兩個小時,將沿途發現的市容市貌等問題向有關單位反映。“我是希望這個城市能更完美,這個城市里的人們能生活得更好。”胡南樺說,“大多數人都是愛聽好話的,像我這樣專找茬的,肯定會碰到一些困難。不過,我下了決心要堅持下去。” |
- 2011-12-08廈門特區30周年:從特區“升起”的省部級干部
- 2011-12-07廈門特區30周年:特區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