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東南網首頁 新聞中心 滾動網報 直通屏山 領導留言板 新聞發布會 西岸時評 東南空間 東南網事 國內 國際 娛樂 體育 視頻 圖片
思明區 海滄區 湖里區 集美區 同安區 翔安區
鎮街視窗:
部門直通車:
鷺島消防 婦聯新聞 工會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計生委 黨工委 電業局 港口管理局 物價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業風采:
海翼集團 夏商集團 廈門國貿 翔業集團 翔業公益
行業頻道:
房產 汽車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會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開放是特區發展活力之源

baijiapai.com?2011-12-12 12:40? 李艷?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 對外開放篇

開放是特區發展活力之源

特區一瞥(資料圖片)

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12日報道(記者 李艷)

今年,廈門經濟特區成立已30周年。

30年前,作為改革的試驗田,廈門肩負著“先行先試”、為全國改革探路的重大歷史使命。廈門努力走在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前沿。

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廈門較早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又好又快、以人為本的發展道路,并初步形成了生產穩健發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態優美宜人的科學發展模式,走在了探索科學發展道路的前沿。

廈門經濟特區因“臺”而設。處于對臺最前沿的廈門,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對臺工作基礎最為堅實、優勢更為明顯、責任尤為重大。廈門成為中央對臺政策和發展兩岸關系的試驗田、窗口和排頭兵,因而走在了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前沿。

30年來,廈門經濟特區的變化令世人矚目:從偏居東南的海島小城變為海峽西岸的中心城市,從落后匱乏的彈丸之地變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從兩岸對峙的海防前線變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

本報今日起連續推出以對外開放、經濟改革、社會管理、文化發展、對臺合作為主題的“慶祝廈門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特刊”。請跟隨本報記者“走轉改·特區行”的步伐,一起來感受廈門經濟特區的活力與風采,更多地了解廈門特區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牢記鄧小平同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殷切期望,堅持先行先試、善破善立,走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前沿的輝煌歷程。

有人曾這樣評價,美麗溫馨的花園式城市風情,很難讓人把廈門與熱氣騰騰、陽剛十足的特區相聯系。那么,廈門經濟特區之特在哪?30年的發展歷程和翻天覆地的變化告訴我們,廈門之特,特在一以貫之的開放姿態,以及兼容并包的胸懷。正是堅持不懈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讓廈門經濟特區30年的發展活力源源不斷,從一座封閉落后的海島小城走向了世界前沿,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形象窗口。

特區初創時期,廈門注重發揮僑區優勢,想方設法“以僑引臺、以僑引外、以臺引臺”,堅持引進生產型、先進型、出口創匯型企業,開拓出利用外資的良好局面。進入加快發展階段后,廈門實施科技興貿和多元化戰略,以強化外資實際到位和引進外資龍頭大項目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積極搭建對外經貿交流合作平臺,全力辦好“9·8”投洽會,使之從地方性展會上升為國際性展會,從招商引資向雙向投資、雙向交流提升,成為廈門聯結海內外市場的重要橋梁。

通過積極推行外向型戰略,廈門經濟已經深層次地融入了世界。這個面積只有131平方公里的海島,成了全球產品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1981年至2010年,廈門經濟特區累計合同利用外資336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2.7%,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十九、全國第七,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作為對內輻射的基地,廈門特區堅持把內地資源優勢與特區政策優勢有機結合,先后整合了廈門灣港口資源,推動了廈漳泉龍城市聯盟和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倡建閩粵贛13市經濟協作區,既優化本地、拓展腹地,又對接周邊,聯動發展,城市雙向輻射功能不斷增強。

廈門與臺灣自古往來密切,關系源遠流長,兩地擁有的深厚而獨特的歷史人文淵源。特區建設30年來,廈門積極在兩岸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交流往來向深層次發展。截至2011年9月,廈門市累計批準臺資項目3807個(含第三地轉投資),合同利用臺資105.12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77.91億美元。目前臺灣百大企業中,在廈門投資有20余家,臺灣光電企業4巨頭有3家落戶廈門。臺資企業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0%左右。兩岸往來也不斷拓展,目前廈金“小三通”航線每日共有36個航班,日運送旅客3000多人次;截至2011年9月,廈金航線共航行61230航次,運送旅客680萬人次,已成為兩岸人員往來便捷的“黃金通道”。

對外開放也讓廈門這座城市兼容并包,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風情和環境,提升著特區的吸引力。自經濟特區開始建設以來,廈門持續美化和改善城市環境,著力加強環境保護,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置身廈門,滿目蔥蘢,街景如璧,很少有人在大街上吸煙,很少聽到汽車的喇叭聲。2002年,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國際“花園城市”競賽中,廈門以E類第一名榮獲國際花園城市的稱號。

“花園”的涵義并不僅限于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是廈門這座城市自然流露的氣質。文化名人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曾說過,廈門之和諧最耐品,因為在這座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一樣的平等和受尊重。廈門人對待“外來人口”,就像對待鄰里街坊。不管是高鼻子金頭發的,還是帶著河南四川口音的,既不點頭哈腰,也不吐唾沫扔板磚。外地人來到廈門,常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久而久之便愛上了廈門。

30年的發展,廈門特區的對外開放水平有極大提升,今后廈門將在更高起點上加大對外開放,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對外貿易,都將更注重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單向吸引走向雙向融合。

湖里:從荒地到工業區

了解廈門經濟特區的人都知道湖里第一聲炮響的故事。

1980年10月,國務院決定在廈門島內劃出2.5平方公里興辦經濟特區。經過一年籌備,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里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這一聲炮響被稱為“湖里第一炮”,它拉開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序幕,宣告廈門經濟特區的誕生,也讓湖里作為特區發祥地深深記在人們腦海里。

30年過去了,很多人都記不起湖里曾經的模樣。時光往前追溯,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湖里還是一片荒蕪之地,放眼望去,幾乎沒有任何一座建筑物,被人戲稱為“廈門的夾皮溝、西伯利亞”。經濟特區破土動工的地方,就是現在廈華電子廠房附近的一個小山丘上,當時還種著一大片的地瓜、花生。 特區管委會的領導和工程師在這里的地瓜地里實地考察時,每人手里都要拿著一根竹棍,因為荒野里常有蛇出沒。

廈門經濟特區建立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就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嶄新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寬敞道路縱橫交錯……這里成了廈門最搶眼的地方,吸引著外商的目光。

1981年11月,印尼籍華人陳應登單槍匹馬來到廈門,決心把印華地磚廠辦到廈門來。1982年1月10日,廈門特區的第一份外商投資項目簽訂合同。陳應登投資442萬美元,興建“廈門印華地磚廠有限公司”,在湖里,44歲的陳應登虔誠地為自己的工廠培下了第一鍬土。成立后的印華地磚廠引進德國進口機器,產品填補了國內建材行業的空白,并遠銷香港、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中東、北美等國家和地區,為湖里出口加工區帶來了活力。

1987年11月,湖里區作為一個新的行政區正式成立。新成立的湖里區決定以工業為主,從基礎設施建設開始,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規劃、建設。

組建后湖里區政府隨即就和設在湖里區的“三資”企業進行對話,向近50家“三資”企業表明了當年湖里區的“動向”:將興建醫院、影劇院、農貿市場、幼兒園、托兒所;為企業職工服務的生活設施;利用轄區內擁有的2萬多平方米的廠房、2個進出口貿易公司、幾百部運輸車輛和1萬多勞力的優勢,為企業的產品擴散加工、配套件生產、產品運輸等提供各種方便。

到1999年,湖里轄區內已擁有了全市最完善的投資環境。有現代化國際機場、高崎鐵路貨運北站、東渡集裝箱碼頭、廈門大橋等重要基礎設施;有公路、公寓、水、電、煤氣、通信、公園、五星級賓館等配套生活設施;有湖里工業區、枋湖工業區、象嶼保稅區、火炬高新科技園區、寨上倉儲區等多個工業園區。

現在的湖里,已成為經濟特區的門戶,囊括廈門進出島所有交通通道,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BRT快速公路與2010年通車的翔安隧道一起構成快速的出島通道,并通過福廈、廈漳、廈龍等高速公路將觸角伸向四面八方。轄內有廈門最重要的國際集裝箱港區東渡港區;有廈金“小三通”重要口岸海峽郵輪中心;有“一票到底”的海空聯運的五通碼頭。還有華東地區重要的區域性航空樞紐、被辟為兩岸定點直航首批試點口岸的廈門國際航空港。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湖里區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30年發展,湖里從昔日的小漁村崛起成為現代化中心城區,成為廈門經濟特區“三資企業”密集度最高、外商投資規模最大的區域。現在湖里有三資企業2000多家,占全市三資企業總數的32%,投資總額60億美元,在廈門投資的38家《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就有近30個項目落戶湖里。并形成電子信息、機械、休閑旅游用品和航空維修等四大產業配套群,引領著特區工業的產業潮流。

水陸空織就“黃金通道”

30年來,廈門市積極發展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織就了一條對外開放的“黃金通道”,成為中國境外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以港立市的廈門,海港、空港是其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切入點。

特區建立之初,廈門港的生產和建設發展緩慢。30年來,廈門港的航線不斷擴大,客貨運量大幅度增長。2010年,廈門港實現全港貨物吞吐量1.39億噸,世界排名第19,國內排名第7。廈門港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及周邊地區物流業的發展,如今,廈門市建成了“東渡—象嶼航空港物流園區、海滄物流園區、杏林物流園區、劉五店物流園區”多種功能類型的物流園區。從2010年9月起,漳州市所有港區并入廈門港,全面整合后的廈門港將打造國際航運樞紐港。

因廈門特區創立應運而生的廈門機場,成為助力廈門特區騰飛的一雙堅強翅膀。30年前,廈門人在坑坑洼洼的菜地上,用21個月修建了一座國際機場。從此,一條條黃金航線將廈門經濟特區連通到四面八方,與世界的距離一步步拉近。就在今年10月,廈門再次耗資10億元為機場候機樓擴容一倍。建成后的新機場可滿足空中客車A380波音747等大型飛機起降要求。

在海港、空港欣欣向榮的同時,廈門的陸地交通也迅速發展。

通過高集海堤、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等與全省公路聯網,廈門形成以福廈、廈漳主干道為骨干的運輸網。

特區成立30年來,尤其是近年來,鐵路更是見證了特區的繁榮與興旺。廈門的鐵路運輸以鷹廈鐵路為干線,2010年4月26日,福廈高速鐵路開通。將現有的外福鐵路、鷹廈鐵路、漳泉肖鐵路、溫福鐵路,在建的廈深高鐵、向莆鐵路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省內環狀、出省放射狀的合理路網布局,使廈門由昔日的末梢“盲腸尾”鐵路的終點一躍變成樞紐。

隨著“三縱六橫九環”海峽鐵路網藍圖的一步步繪就,廈門將成為鐵道部規劃的全國十大區域客運中心之一和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之一,高速鐵路在海峽西岸乃至海峽兩岸經濟發展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對外開放大事記

1981年

8月,廈新電子有限公司在廈獲批成立,成為福建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主要生產裝配電視機、攝錄像機及其他電子產品。

1982年

12月,福建省獲得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會貸款600萬第納爾(約2200萬美元),主要用于建設廈門國際機場等項目,這是在全國第一家獲得外國政府貸款支持的建設項目。

1988年

9月8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福建省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首次在廈門富山國際展覽城舉行,有14個國家和地區客商參加。

1989年

9月,國務院批準在廈門經濟特區,海滄、杏林地區和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未開發的1.8平方公里部分設立臺商投資區。

1994年

全國人大授予廈門在特區范圍內制定法律規章的權力,從而使廈門形成全方位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1996年

4月17日,廈門市開始實施“以市場換技術”等八條放寬外商投資的政策。

1997年

9月8日,首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開幕,已成功舉辦了十屆的“福建投資貿易洽談會”升格為“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9·8”投洽會成為中國目前唯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為目的的國際投資促進活動,也是唯一通過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性展覽會。

1998年

2月,全球500強之一的美國戴爾公司在廈門創辦了“戴爾計算機(中國)有限公司”,成為戴爾的全球第六大生產基地之一。

2002年

1月23日,廈門出口加工區揭牌,通過國家驗收,開始正式封關運作。

2006年

1月25日,廈門蔬菜通過“小三通”首航金門。

2010年

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廈門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先試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責任編輯:黃麗紅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頻道點擊排行
網站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