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長女鄧林接受采訪:人要學會畫逗號句號
東南網-海峽導報12月13日訊 (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鄧小平長女、著名畫家——鄧林,走到哪兒都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1984年,她陪伴父親一起來廈門;今年,恰逢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鄧林出席在廈門舉辦的 “2011·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她故地重游,感慨良多。 昨天的畫展開幕式后,鄧林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鄧林今年70歲了,和父親一樣,個子不高,利落短發,說話卻很幽默。在與記者的聊天中,她會時不時地冒出幾句英文“comeon(來吧),記者朋友們,還有什么要問的”? 我和父親一起來過廈門 記者:鄧老師,聽說1984年,您父親南巡來廈門視察時,您也一起陪同? 鄧林:是,1984年,我和父親一起來過。文革前,我還來過一次。 記者:您和父親1984年來廈門那次,印象還深嗎? 鄧林:我記得,那時,廈門還叫開發區,很小,才2.5平方公里,只有一點點。我們跟著爸爸去看,到處都是黃土,路上總能見著推土機,樹都沒種上幾棵,房子也都沒建起來。 開發區有一個小賣鋪,我們當時還在那兒買了一瓶擦臉油,這在北京是買不到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廈門發展得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藝術家就是后人的墊腳石 記者:您覺得從父親身上繼承了什么? 鄧林:我父親的優勢是我們想不到的,但他不是圣人,也說 “要摸著石頭過河”、“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貓”,也要遇山開石,遇河架橋。 記者:您父親是政治家,而您是藝術家,從這方面說,你們不是一條道上的。 鄧林:對啊,我們倆不是一條道上的。藝術是錦上添花的事兒,老百姓窮了,誰來買你的畫?但從做人方面來看,我從父親那里繼承的是,作為炎黃子孫不能忘本,對老祖宗要保持足夠的尊敬。 記者:那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要怎么傳承? 鄧林:舉個例子,以前我覺得“家譜”挺封建的,但事實上它記錄了一個家族的基因,這其實是對科學的巨大貢獻。 總的來說,古人給今人留下的寶貴遺產,要好好繼承。中國畫也是如此,我們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而藝術家就是后人的墊腳石,包括齊白石也是塊墊腳石,只不過他那塊石頭比我大一點而已。我也希望能有一點點機會,讓后人站在我的肩膀上往前看。 人要學會畫逗號、句號 鄧林:comeon(來吧),記者朋友們,還有什么要問的? 記者:您今年雖然已經70歲了,但看起來,心態還是很年輕的。 鄧林:我認為,人生最高追求就是愉快。人一輩子不可能沒有痛苦,戀愛、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我自己身體特別不好,但我們要學會盡快拋棄它,就算想不通,也要把它掛在梁上。人生中要學會畫逗號、句號,不畫上句號,人生不會開始新的篇章,一定要學會繼續往前走。 記者:那什么東西會給您帶來愉快? 鄧林:古詩詞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些描寫的景色是我們現代人享受不到的東西,我們現在抬頭看到的都是路燈。 記者:父親有教您古詩詞嗎? 鄧林:沒有,他忙死了,我們家教育都由母親主管。 廈門,也要留點老東西 記者:您來過廈門很多次了? 鄧林:是啊,不過遺憾的是,我都沒有好好走走看看。 看看現在的環島路、鼓浪嶼,這么漂亮,文革時,我們哪想得到這些啊?那時,我父親能不能復出還不知道,任我們思想再超前、再進步,都想象不到城市能發展到現在這般模樣。 記者: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了,您有什么建議? 鄧林:每次來廈門開會,都是走馬觀花地看,但廈門變化確實大。北京有故宮,有很多老房子,我就是希望廈門建設現代化的同時,也留點老東西。 |
- 2011-09-12畫家鄧林畫展《返璞歸真》在京舉行(圖)
- 2011-09-11鄧小平長女鄧林酷愛畫梅(圖)
- 2011-09-10鄧小平長女鄧林酷愛畫梅:可能與自己經歷有關
- 2010-08-24鄧小平女兒鄧林:鄧家子女無一人有海外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