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跨欄 跨界 跨越
最大的市政共同管溝可以確保“百年不漏”。閔凌欣 攝 拓展發展平臺:政府超前引領 廈門經濟特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經濟總量猛增,用地緊缺,區劃之欄凸顯。 廈門以“跨界”來拓展發展空間:島內外一體化、廈漳泉同城化。從局部率先發展到區域統籌協調,廈門實施重大戰略轉身。 行政區劃有界,經濟運行無疆,百姓生活更是息息相通。 在“紅頭文件”出臺之前,廈漳泉由于地緣相近、文化同源、經濟熱絡,民間來往頻繁。在廈漳泉之間工作、生活兩頭跑的人看來,廈漳泉已經是“同城”。 廈漳泉三地交通、人才、產業早就通流起來。 廈門與漳州、泉州交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廈門大學在漳州設立漳州校區。廈門港與漳州港整合,實行“同港同政策”,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以燦坤為代表,廈門不少企業到漳州異地辦廠。目前,漳州已是廈門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與此同時,泉州眾多上市公司或集團公司到廈門設立總部,廈門形成總部經濟區。 雖然民間經濟早就聯通,但是,“紅頭文件”意義非凡,威力強大。 這表明國家和省里充分肯定閩南金三角經濟發展,并提到更高戰略層面,前瞻性地提出未來更宏偉的發展藍圖,在政策、金融、項目等方面強勢推進,快速促進“三群”聯動發展,優化海西區域布局。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島內外一體化”。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說,廈門這座城市,原來把它比作一個拳頭。現在特區擴容,這個拳頭要伸展開來,成為一個有力的手掌,掌心是海灣、廈門島是大拇指,隨后是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新城即四個手指。五個城市組團形成一個新型的現代化國際濱海新城。 “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處處熱火朝天。作為打響島內外一體化的第一炮,集美新城建設快速崛起,成為耀眼的明星城。 2011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準“廈漳泉同城化方案”。省里明確提出“發揮廈門經濟特區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目前,18個啟動項目已分解下達,同城化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也啟動了…… 乘著廈漳泉同城化的春風,廈門大學與東山縣政府簽約投資1億元建設廈門大學東山太古海洋中心。廈門海滄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泰投資52億元建設“海投科技項目”。這兩個都是廈漳泉同城化產業對接的“重量級”項目。 在而立之年,廈門經濟特區被賦予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帶動作用。 機遇與挑戰并存。最大的挑戰是利益分配。對廈門市來說,島內外一體化,如父子關系,更多地“多予少取”;廈漳泉同城化,如同兄弟之情,要平等協商,共謀雙贏。在大格局中協作,廈門市領導表示思想要更解放,眼界要更高,胸懷要更大。要從自求發展到帶動周邊發展,從區域競爭到區域競爭與合作并舉,共同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 |
- 2011-12-12廈門特區30周年:“漂”在廈門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廈門特區30周年:廈門港打造東南國際航運中心
- 2011-12-09廈門特區30周年:文明城市 廈門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廈門特區30周年:從特區“升起”的省部級干部
- 2011-12-07廈門特區30周年:特區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廈門
- 2011-12-06廈門特區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時光”
- 2011-12-05廈門特區30周年:國際賽事匯聚世界目光
- 2011-12-02廈門特區30周年:筼筜湖 臭水坑變身城市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