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每寸土地都有“美麗標準” 考評機制開市容管理先河
難聽稱號“逼”出考評機制 廈門市市容管理考評委員會的前身是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考評委員會。1990年第一次全國城市衛生(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大檢查中,廈門名列倒數第四名,被人們戲稱為“美麗的臟廈門”,全市人民為之震驚。199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各級領導和全市人民振奮精神,狠抓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治理,但在第二次創衛的大檢查中,成績仍不理想,只得了第十七名,名次位列中游。 突擊整治,解決不了復雜的現實和薄弱的管理之間的矛盾,市容管理擺脫不了治而復亂、亂而復治的怪圈,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和特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夠為特區城市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的環境支撐的制度和機構。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考評委員會應運而生。 1994年3月10日,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考評委員會成立,由當時的市公用事業局、市建委、市文明辦、市工商局、市愛衛辦、市城監支隊、市土房局等單位或部門的分管領導組成,下設考評辦為臨時執行機構。考評辦以檢查考評為主要手段,以市民滿意為目標,治理城市環境臟亂,認真履行市政府賦予的考評、指導、檢查、監督和宣傳的職責。 1995年第三次全國城市衛生檢查,廈門市總成績名列第一。1996年獲得“國家衛生城市”殊榮。 市容管理“有制度有隊伍有力度” 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后,市容管理考評機制不斷完善:考評范圍由島內擴大到島外,由陸地擴大到海域;考評內容由常規項目拓展到專項整治考評和對群眾舉報的重點熱點環境衛生問題進行考評;考評方法和監督管理措施不斷完善,做到明查考評與暗訪考評相結合,考評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獎優與罰差相結合。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實現了從突擊活動型向經常化、制度化管理轉變。 2003年1月24日,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將市容環境衛生考評委員會更名為“廈門市市容管理考評委員會”。市市容管理考評委對各轄區、各單位的市容管理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監督、抽查與考評,發現問題及時和有關單位取得聯系,同時向有關職能部門進行反饋,謀求盡快解決。他們還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每年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專題調查;市市容管理考評委特邀考評團的老領導、老專家參與市容考評,對市容管理每個月的考評成績、綜述認真進行審議,并及時反映當前市容管理的看法和意見。 有制度、有隊伍、有力度,是廈門人對市容管理考評的評價。規范完整的20多項考評標準,讓廈門每一寸土地都有了“美麗標準”。達不到70分的區和有關責任單位評定為不合格,90分以上的為優秀,年終予以表彰獎勵。專職的市容考評人員,負責任地履行職責,不辭辛苦地在大街小巷和農村奔走,10多年的明察暗訪、督促檢查,推動存在問題的整改,帶來了廈門市容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的局面。 在市容管理分數占較高比例的有關城市建設的各項榮譽競爭中,廈門市都憑借著穩定、整潔、優美、有序的市容環境質量,先后贏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多項桂冠。 |
- 2011-12-05廈門特區30周年:國際賽事匯聚世界目光
- 2011-12-01廈門特區30周年:環東海域整治再造一個廈門島
- 2011-11-27廈門特區30周年:從“廈門制造”到“廈門創造”
- 2011-11-22廈門特區30周年:廈門會展業讓全球客商不見不散
- 2011-11-21廈門特區30周年:兩岸金融中心讓資本也"直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