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帶來創新和活力——從戴爾看廈門特區的對外開放
緣于對外開放,1987年9月8日,一個以“招商引資”為主題的洽談會——閩南三角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誕生。這個最初旨在吸引海外鄉親投資家鄉的投洽會,如今已成長為中國目前唯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為目的的全國性國際投資促進活動。 據廈門市投資促進局局長王德賢介紹,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1981年至2010年,廈門經濟特區共批準設立外商投資項目9007個,合同利用外資約336.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3.2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全省一半以上,年均增長22.7%,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經貿關系,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十九、全國第七,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對外開放,不僅為廈門帶來了政策、體制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理論的開放。比如戴爾,它甚至為廈門乃至全國帶來了物流業。當年,為戴爾提供全球物流配送服務的企業到廈注冊時,還沒有“物流”這個子目,只好以“倉儲”命名,而這,就是廈門、全國物流業的萌芽。 據介紹,全球500強公司投資廈門大致可分三個階段。1990年前為第一階段,以參股為主;1990-2000年為第二階段,以制造業為主,其中以ABB、林德、太古、戴爾等為代表的500強企業投資廈門,在廈形成優勢產業群;2000年以后為第三階段,制造業以老企業增資擴產為主,服務業大幅增加,如沃爾瑪、特易購、百安居、家樂福等落戶廈門,此外,服務外包也有新亮點,百威英博、馬士基等在廈投資。 圍繞著跨國企業,一條條產業鏈正在廈門形成。 2011年2月,戴爾再次與廈門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確定將公司服務業中國總部設在廈門。由此,戴爾廈門公司將逐漸從單一的電腦制造商發展成為領先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就是說,以后他們賣的不光是電腦,還有服務。其服務業務未來的目標主要是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包括商業的咨詢、系統設備的安裝、信息系統和硬件產品的優化等一系列服務。未來3-5年,戴爾中國的服務部門產值有望占到總產值的25%,在規模上將達到100億-150億元。 事實上,戴爾的這次轉型升級,既有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市的背景,也與廈門經濟特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當好推動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戰略部署分不開。 30年來,廈門特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以工業為主導到二三產共推進,從高度外向型到內外需齊拓展。三次產業比例從1981年的26.5∶51.6∶21.9,調整為2010年的1.1∶50∶48.9。打造海西強大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最具帶動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領先發展的新興產業示范區,將成為廈門今后著力發展的方向。 廈門市外商投資局副局長洪本祝豪情滿懷地說,跨過而立之年的廈門特區,今后將在更高起點上擴大雙向開放,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對外貿易,都將更注重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單向吸引走向雙向融合。 |
- 2011-12-14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不懈創新,構筑共同幸福家園
- 2011-12-13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跨欄 跨界 跨越
- 2011-12-12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開放是特區發展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