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跨越海峽,歌仔戲的兩岸情緣
baijiapai.com?2011-12-15 12:59? 黃燕 陳文波 謝海潮 周思明?來源:
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彼此不再有岸
曾學文:劇作家,歌仔戲研究專家,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國家一級編劇。曾獲首屆和第三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當熱烈的掌聲響徹臺北戲劇院,無數聚光燈投射在舞臺上,歌仔戲《蝴蝶之戀》的主演、臺灣著名歌仔戲演員唐美云與我相互擁抱的那一刻,我不知道這是此岸抑或彼岸。觀眾久久不肯離去,唐美云鞠躬向觀眾致謝,她說:60年,兩岸第一次全面合作,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掌聲仿佛早已把海峽填平,彼此不再有岸。
1987年,兩岸眺望的日子在歌仔戲的哀嘆聲中結束,分割38年的同胞終于見面了,在悲歡離合的故事中,終于圓了中國人心中的夢想,雖然這個圓夢來得有點晚,來得很悲傷,還無法畫得圓滿,但畢竟可以真真切切地觸摸到彼此的體溫,擦去對方臉上的淚痕,看到天上半月正在慢慢地轉圓。
廈門,這個當年的對敵前線,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敞開特區的胸懷,迎接歸來的航船。隨著尋根問祖的腳步,兩岸同根同源的民間藝術走到了一起。20年多年來,兩岸的交流的步伐雖然磕磕碰碰,阻隔重重,但同根同源的文化根脈讓彼此的心緊緊相連。
望著臺下觀眾為兩岸合作的《蝴蝶之戀》鼓與呼,我明白了,連天的海潮是無法回擋的。兩岸的文化交流,從臺灣方面設限的單向交流到有限度的雙向交流,再到全面合作,那是潮,那是浪,那是水到渠成,那是海峽兩岸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2009年,當飛機不再需要繞道香港,起飛和降落只在一杯茶一份報紙的間隙,我們看到了兩岸的一切已經逐漸走向平常和熟悉,而平常和熟悉才是步入正常最重要的過程。歷史的過程和留白,讓我們回首這20多年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交流所走過的步伐,再一次聆聽歌仔戲那悲喜的曲調,我們真正體悟到,讓彼此精神相通的那一曲曲鄉音民調,正是閩臺兩地共同的文化記憶,這也正是兩岸不變的文化基底。
我們常常用番薯藤來比喻兩岸的關系,這不僅僅是因為閩南人赴臺開墾的時候,把閩南的主要糧食作物番薯藤帶到臺灣栽種,并在臺灣扎根,更因為濃綠的藤蔓彼此纏繞在一起,枝蔓相連,很難分清楚哪一根不是哪一根根系的延續,他們之間彼此牽掛,同呼吸共命運,無法分開。所以,當《蝴蝶之戀》在臺灣上演的時候,作為編劇,我看到了臺灣觀眾為戲中的一對歌仔戲藝人跨越半個世紀的戀情唏噓動容。一個時代的悲劇用無數人的感情為代價,但他們用一生的相守,寫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故事。雖然故事的結尾讓人心酸,但他們用自己悲劇的一生,呼喚著“有情人終成眷屬”,悲劇再也不要重演。共同的文化根柢,讓兩岸深刻地關照到彼此命運的相連。
(曾學文)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