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展風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的成功實踐
突出對臺 走在前沿 30年來,廈門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不斷拓展廈臺經貿合作,并取得顯著成效。 產業對接全面推進,廈門作為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已成現實。30年來,廈門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不斷拓展廈臺經貿合作,并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重要基地。先后獲準設立海滄、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成為臺商投資的重要聚集區。至2010年底,全市累計批準臺商投資企業3112個,合同利用臺資49.80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32.58億美元,臺資企業工業產值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0%,同時,廈門國貿、廈門航空等一批企業率先赴臺投資。二是成為對臺經貿的重要口岸。2010年全市對臺貿易總值63.78億美元,約占全國對臺貿易總額的1/25,擁有大陸唯一的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三是成為兩岸現代服務業先行合作的重要區域。臺灣國泰人壽、統一證券、富邦金控等一批金融機構先后來廈投資,大陸最大的臺資合作醫院廈門長庚醫院、大陸首家臺資旅行社廈門燦星國際旅行社相繼開業。2010年國務院批準廈門建設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廈臺服務業合作深入拓展。 客貨運輸快速增長,廈門作為兩岸直接往來的“黃金通道”已成首選。30年來,廈門率先試行推動兩岸直接往來的便利化措施,已成為兩岸直接往來的重要通道。一是廈金“小三通”持續擴大。廈金開通“小三通”以來,已累計運送旅客600多萬人次,現每日運送旅客3000多人次,成為兩岸人員往來最便捷的通道。二是廈臺“大三通”迅速拓展。廈門是率先實現兩岸“大三通”的大陸口岸,在1997年就率先與高雄開通試點直航,累計集裝箱吞吐量占大陸對臺試點直航的70%。2008年廈門成為首批兩岸包機直航點、海上直航口岸和通郵封發局,率先開通廈門至臺中和基隆定期班輪等兩岸航線,建立了廈門—金門各類郵件總包直封關系。三是海峽旅游打響品牌。廈門先后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首批口岸城市、兩岸雙向旅游中轉地和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首批試點城市,率先試點開展在廈暫住人員赴金門旅游,已有40多萬人次經廈門口岸赴臺旅游。 互動平臺持續拓展,廈門作為兩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基地作用突出。30年來,廈門充分發揮獨特的對臺工作優勢,不斷拓展兩岸交流交往的渠道和規模。一是海峽論壇等重大涉臺盛會越辦越好。成功舉辦三屆海峽論壇,成為兩岸民間交流交往重大盛會和大陸發布兩岸交流交往重大政策的重要平臺。連續舉辦十五屆對臺出口商品交易會,規模和影響力與日俱增。二是文化等領域交流深入推進。廈臺文化、科技、教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醫療衛生、體育、宗教、民俗等領域交流日益頻繁,定期舉辦兩岸文博會、保生慈濟文化節等重要涉臺交流活動,并設立了國家級對臺文化、科技、體育、新聞出版、農業和會計交流合作基地,廈門衛視、閩南之聲廣播在臺落地播出。三是各階層人員往來逐步拓展。中共廈門市委與中國國民黨臺中市黨部首開兩岸基層政黨交流先河,并率先開展兩岸區級黨際交流,廈門市政府與臺灣中部四縣市率先實現互訪,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率先與臺中市議會實現互訪。 “五緣”優勢充分發揮,廈門作為兩岸同胞融合的溫馨家園已成趨勢。30年來,廈門不斷優化臺商臺胞在廈投資、工作、生活環境,努力建設兩岸同胞融合示范區。一是臺胞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建立健全涉臺法規規章,把對臺胞權益保障范圍從投資行為擴展到創業、就學、就業、居民待遇和參政議政等方面。率先實行臺胞“落地辦證”和“落地簽注”政策,率先將臺胞納入市勞動模范等評選范圍,率先推出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聘任臺灣人才等。二是兩岸民眾情感融合日益增強。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和閩南文化為紐帶,發揮廈臺民間信仰和民風習俗相同的優勢,定期舉辦海峽兩岸元宵民俗文化節、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廈金同放焰火等各類民俗文化活動,增進兩岸民眾交流和情感融合。三是廈金協作水平持續提升。在全省率先設立臺胞救助點,開通廈金航線生命救助綠色通道,建立廈臺海上救援協作機制。承擔涉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
- 2011-12-20200萬盆鮮花裝扮廈門街頭 喜迎特區30年大慶
- 2011-12-15廈門特區建設30年:特區30年 廈門的"飛躍之路"
- 2011-12-03廈門特區30年:廈門公交和時間賽跑
- 2011-11-14百家網媒總編看廈門 見證廈門特區30年建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