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將告別"降壓供水" 3備用水源蓄水至少保用7天
降壓供水、排隊取水的場面不會再出現(資料圖片) 東南網-海峽導報6月8日訊(記者 黃智敏 文/圖)2009年9月,一場“降壓供水”,給島內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水源、管線單一,為保障重點工程建設,當時的廈門,只能做出降壓供水的無奈選擇。 今后,降壓供水在廈門將成為歷史名詞。根據本月起實施的《廈門經濟特區水資源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要求,廈門將建立完善應急供水體系,包括跨片區供水互補、建設備用水源等舉措,打造“多源”供水網絡。今后即便發生污染、工程受損等突發事件,市民用水也不會受影響。 昨日,廈門市水利局黨組副書記郭小清執掌市長專線,解讀《條例》。 郭小清介紹,對應急供水,《條例》分別從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提出管理要求。工程性措施一是建設跨供水片區的聯合供水項目,實現不同供水片區的水源互補;二是建設備用水源項目,其規模為規劃供水范圍內不少于7天的正常用水量。非工程性措施就是要求建立相關制度,保證緊急情況下的供水安全。 跨供水片區的聯合供水項目,就是全市各區的原水、自來水互連互通,出現異常情況,可隨時跨區調水。目前,廈門已建成“西水東調”工程,保證了翔安區的用水需求,全市還在建設環狀供水體系。 備用水源項目,目前島內已建成湖邊水庫項目,蓄水量達到430萬立方米,可滿足島內7天供水需求(410萬-420萬立方米),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在島外也將建設兩個備用水源,同安、翔安是竹壩水庫,集美、海滄目前還在規劃選址。 郭小清說,《條例》實施后,各部門正按照市政府要求,抓緊編制完善全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和東西溪、后溪、官潯溪、九溪河流流域綜合規劃,劃定上述流域的畜禽禁養區和限養區;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庫正常淹沒線,并豎立告示牌;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置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完善水資源監測站網,定期公開水功能區的水質監測結果。 |
- 2012-06-02中國應加強水源地保護 飲用水監測機制待完善
- 2012-05-18四部委發文要求城鎮飲用水源地三年內全達標
- 2012-04-20閩侯白沙鎮第二水源工程2月動工 5月可實現供水
- 2012-04-09廈門85%供水來自北溪引水 找尋廈門第一水源源頭
- 2012-04-09受困缺水廈門遍尋"第二水源" 尋夢半世紀再引漳州水
- 2012-04-01廈門第二水源動工預計4年后通水 各大水源將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