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光溢彩的中山路。(Luis Gomez 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陳冬)烙印著濃郁地方特色的“老街”,從歷史中緩緩走來,雖然飽經滄桑,但它們身上,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文化記憶和居民的深厚情感。廈門的中山路,建成近百年,一磚一瓦中流淌著這個城市的文化血脈,至今依然保存著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和閩南街市風情,也成為廈門城市建設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歷史見證,因此被列入廈門歷史風貌保護區。
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終評中,這條百年老街過五關斬六將成功入選,名列榜首。這是繼榮獲“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后,中山路獲得的第二項“國字號”殊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山路等歷史風貌街區的保護發展,要求相關方面全力做好此次參選工作。
本次上榜的10條老街
廈門中山路、四川省瀘州堯壩古街、西藏江孜縣加日郊老街、陜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高淳老街、山東省青島市小魚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臨海市紫陽街、吉林省長春市新民大街、廣東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
6月8日,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盛典在河南鄭州“第七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主會場閉幕式上舉行。名列榜首的中山路,成為關注的焦點。思明區中華街道黨工委書記歐陽麗娟作為全國獲獎單位的惟一代表在會上作了發言。6月9日,在古樸的翔安區大嶝田墘村廣場,中華街道代表從省文物局領導手中接過了金燦燦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牌匾。作為此次福建省惟一一個入選的老街,這塊金燦燦的牌匾,讓廈門的人文地標更加富有魅力。
2000年,飛速發展的中山路。(李世雄 攝)
200條老街參與競爭
據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入選標準很高:街區擁有鮮明地域、民族風貌和歷史文化特色,在歷史上有過重要影響;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跡保存豐富;在今天仍有居民生活,延續其傳統和活力等。
參與評選的遺產保護專家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的目的旨在喚醒各地政府及民眾的保護意識,能推動城市保持個性、傳統和魅力,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國豐富的地域歷史文化和傳統城建智慧。
本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自2011年12月啟動以來,共有北京、廣東、四川、安徽、西藏等24個省區市提交的近200條街道參與評選,最終只評選出10條,勝選率僅為5%左右。
為此,市、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思明區政府辦、宣傳、文體、財政、旅游及中華街道等組成的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工作領導小組,協調組織多方力量,整理、制作中山路申報材料和視頻,市文廣新局、區政府領導還親自帶隊赴京申報參選。
在初評中,廈門中山路脫穎而出,一舉奪魁。經過公眾投票和專家終評,中山路憑借百年滄桑的歷史沿襲,位列10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榜首。接過牌匾的思明區中華街道黨工委書記歐陽麗娟激動地說:“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可以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到這條歷史底蘊深厚、地方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中山路。”
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盛典上,國家文物局領導為中山路授牌。
擦亮名片讓老街永續發展
自開街以來,中山路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作為我市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這里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圣堂等眾多人文古跡。成片的南洋騎樓建筑、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瑯滿目的各色閩臺特色小吃和回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這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
此次中山路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證明其歷史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都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其歷史文化名街的肌理沒有改變,建筑風格沒有改變,原住居民沒有遷移,也意味著我市對于富含歷史文化信息及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中山路街區保留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孕育了眾多的廈門文化名人,堪稱廈門的文脈,街區文化的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各級黨委、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門對此十分重視,制定總體規劃,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針,按照“政府主導,居民參與,實體運作,漸進改善”的指導思路實施改造,再塑廈門老街形象,展現濃郁閩臺傳統文化特色。
居住在中山路街區的居民,不僅對街區的歷史和傳說耳熟能詳,對街區的一石一木也充滿感情,他們經常向有關部門提出對街區風貌建筑保護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參加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每周,這里都會定期演出歌仔戲、布袋戲、南音、答嘴鼓等閩南民間藝術,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
“城市建設過程中,尤其應該珍視、守護好自己的歷史。”歐陽麗娟告訴記者,中山路的老建筑多模仿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建造,墻面、壁柱、淺浮雕飾等,賦予鷺島異國情調,再加上富有閩南海洋文化特征的建筑風格,更是別具一格。中山路入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將這些傳統文化的保護再度推到聚光燈下。
思明區秉持“修舊如舊”原則,醞釀出臺《關于進一步理順管理執法機制加強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建筑外立面保護的方案》,加強對中山路老街區文化古跡、外墻立面的保護力度,還原南洋騎樓風貌,著重打造閩臺文化和民俗文化突出的海西第一商業旅游特色街,使其永續發展。
1959年國慶節,歡騰的中山路。(李開聰 攝)
【背景】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自2008年啟動至今,已評選出4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前三屆入選的30條街區中,有許多街道已成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街保護與發展的典范。
百年老照片
記錄中山路變遷
文脈傳承,使百年中山路歷史信息含量大。作為歷史符號和各個歷史發展階段標志的老圖片等,遺存眾多,畫面語言豐富,是詮釋中山路文化特質的重要載體。由中華街道發起的中山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老照片征集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關注,這些老照片,以中山路街區歷史變遷為主題,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中山路在近幾年改造中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