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中"大牛"女生:清華北大不考 耶魯不去
為人低調從不自傲 兩個綽號彰顯“地位” 在班級里,老師曾這么鼓勵大家:“你們只要一科贏過張千儀就可以了!”結果,大家發現,真的連一科都贏不了她。也因此,她有了一個綽號“大牛”——用“牛”來形容她遠遠不夠,因為她真的“非常牛、超級牛”。 她還有另一個綽號“千儀哥”。她的同學李韻說,千儀平日大大咧咧的,喜歡軍事歷史,玩游戲都是諸如《使命召喚》之類的,總能第一時間知道什么是最新鮮好玩的,很多男生都是通過她的推薦接收最新信息。她也曾在音樂欣賞課上用俄語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據說是自學的,但同學都說,聽起來好像還很準。 張千儀還很喜歡開玩笑,不過,都是高級玩笑,跟學科知識有關,一般人還不一定聽得懂。 在同學中,張千儀非常有號召力。很多同學崇拜她,其中不乏被列入“清華領軍計劃”、北大推薦生中的佼佼者。李韻說,同學喜歡她,不單是因為她具有優秀學生該有的一切品質,最為難得的是,她很低調,從不自傲。高二下學期以后,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準備出國留學,在班級出現的時間并不多,但每次評優評先,總有同學問:“老師,可不可以把票投給張千儀?” 父母在學習上對她約束不多,在生活習慣上要求嚴格 看到張千儀這么優秀,很多人忍不住要探究一下,她的父母是否給她量身打造了成長路線?包括哈佛大學面試官都曾問過她的媽媽趙女士:“您是如何培養她的?”趙女士說,從小到大,女兒學習上基本靠自覺,父母從未刻意栽培,也不會逼迫她學這學那。 和同齡孩子不同的是,張千儀從未學過鋼琴、畫畫、書法等。小學六年,張千儀幾乎天天玩,一下課就沖出去踢足球。趙女士說,孩子喜歡什么才是重要的,逼她干什么沒用。千儀三四歲開始看圖畫書,閱讀量很大,跟她講道理,她很快都能明白。 她的爸爸是臺灣人,比較遵循傳統的教育方式,學習上對她約束不多,但在生活習慣上有一些要求。比如,小時候,張千儀吃飯時不能看電視,每天看動畫片不能超過一小時,不管怎么求情都沒用。小學四年級,有一次,張千儀不小心說了一句臟話,被罰跪一個多小時。從小,她就被告知:家里有好東西,一定要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然后才是你自己。 還有一個觀念是父母從小就灌輸給她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跟爸爸媽媽講,不要怕挨罵。”趙女士笑著說,因為一直保持著這種良性互動,千儀常跟她交心,什么都講,有時甚至直呼其名,“沒大沒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