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古鎮之惑" 廈大"捐贈文化"成正面典型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林曉云) 昨天中午,央視三套播出的《文化正午》聚焦“古鎮之惑”,主題是“文化遺產是否存在瀕危”,其中,烏鎮、周莊等江南古鎮成了反面例子,而并非古鎮的廈門大學卻正面“出鏡”。 嘉賓齊欣肯定了廈大持續不斷的華僑捐贈文化,并提及他帶著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們新近制作的廈大路線圖。 “廈門大學也有文化遺產的基本構成,這張路線圖是按‘捐贈文化’涉及的建筑來制定線路的。”齊欣昨晚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鼓浪嶼正在申遺,但除了鼓浪嶼,廈門還有文化遺產,比如廈大、中山路、八市。他說,廈門的人文豐富、獨特,但消失得特別快,“就像二鍋頭、金門高粱一樣,文化遺產也有度數,現在你不去管它,將來就沒有了。” 齊欣說,每個人身邊都有真實、完整的文化遺產,在這一點上,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做的試驗非常好。今年,他帶領14名學生組成的小組,去廈門的第八市場、中山路、廈大等地做研究,各自制定了一小時的旅游路線。這些路線圖可以印在T恤上,讓更多的游客、廈門市民了解到,文化遺產不是動物園,它就在身邊,并可親身去經歷、感受。按路線圖走廈大、走廈門感受文化遺產,每個人都能參加。 齊欣說,今年來廈門,他騎自行車,沿著民族路、環島路、大學路騎行,把廈門島東南部都走了,此外,還每天早上沿著廈大走,最后發現,廈大最突出的就是捐贈文化。“捐贈文化里有的是華僑捐的,有的是校友捐的,這都是真實存在的。我讓學生查,那些捐建的建筑有多少年。有的都快100年了,快成文物了。” 齊欣希望,人們走完以后,最好能回到校主陳嘉庚塑像那里,去鞠一個躬。 人物名片 齊欣 《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記者、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特邀研究員,研究方向是文化遺產傳播及公眾參與體系。擔任廈大客座教授4年。 |
相關新聞
- 2012-06-25能源公司與廈大研制出特殊燃燒爐 地溝油可當“液化氣”
- 2012-06-17海峽青年論壇主旨論壇昨舉行 吳小莉白巖松廈大"亮見"
- 2012-06-15廈大翔安校區對面將建科技園 孵化高新技術企業
- 2012-06-07廈大翔安校區學生街一期基礎施工日前完成
- 2012-06-03廈大1日起對旅行團說不 大部分食堂不接待游客
- 2012-06-02廈大昨起對旅游團說“不” 旅行社無奈紛紛改線路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