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海峽導報10月3日訊(記者 梁靜 通訊員 李靜)導報記者日前從廈門大學獲悉,廈大生命科學學院吳喬教授課題組、林天偉教授課題組和化學化工學院黃培強教授課題組,經過4年的研究,發現了糖尿病治療的新方向,有望為未來新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提供一個全新方向和路徑。日前,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刊物《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發表。 2008年,吳喬教授課題組發現了一個與糖代謝調控密切相關的新靶點——— 名為Nur77的基因轉錄調控因子。但是,當時的實驗結果卻表明,這個分子對血糖的作用是提高而不是降低。 “如能有效降低Nur77活性,豈不是就能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課題組經過兩三年的研究,一個有“Nur77—LKB1—AMPK”三個分子參與其中的信號傳導通路漸漸浮出水面。其中,AMPK為直接參與糖代謝調控的蛋白激酶,可通過LKB1分子激活磷酸化,從而降低血糖。但不如愿的是,Nur77卻將LKB1“拽”在細胞核內,導致LKB1不能轉運到細胞漿磷酸化AMPK,終使AMPK抑制血糖的能力大大下降。 經過研究,課題組又發現了一個名為TMPA的化合物,它能夠取代LKB1與Nur77的結合,從而“還”LKB1自由,使其從細胞核轉運到胞漿激活AMPK活性,達到降血糖目的。 吳喬指出,TMPA也因此或可成為一種新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雛形”。目前,這一研究已完成了由基因缺陷引起的II型糖尿病和高脂飼養誘導的非基因型II型糖尿病小鼠的體內實驗,效果良好。下一步,課題組將進行相關臨床前實驗。 |
相關閱讀:
- [ 07-30]泰國研究稱咖喱所含成分或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 [ 05-08]糖尿病一常用藥致癌?專家:無科學依據無需恐慌
- [ 04-19]富翁球星的不完美家庭:阿倫為糖尿病兒子而戰
- [ 02-29]糖尿病人購天價藥無療效 起訴獲退款賠償40萬
- [ 01-09]我國約9700萬成人患糖尿病 老年人患病率達19%
- [ 01-03]冬季糖尿病患者可適當進補 飲食宜"多苦少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