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馬巷百年布店 訴說歷史滄桑
東南網5月28日訊(社區情報員 吳春明 海峽導報記者葉鵬)在翔安馬巷街87號,有一間百年歷史的老布店——— 巷東布店。店主是一位87歲的老大爺,他叫陳企跑。18歲起,他就在布店賣布,見證了布店和時代的風雨變遷。 布店位于一排有著歐式建筑風格的舊樓群,設在洋樓的一樓,沒有招牌,只是用黑漆在墻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巷東布店”幾個字,與隔壁店家的新式招牌形成鮮明對比。 布店就是一部活歷史。1950年前,這家店被稱為“布行”,是陳老先生的叔叔經營的,而他那時就開始跟著叔叔賣布。1951年,公私合營,成立了馬巷供銷社,布店也正式成為“國營布店”。1955年,根據供銷社安排,陳老先生去了馬巷食品公司工作。1985年,陳老先生退休時就將店鋪買下,并繼續著賣布的老行當。 說起馬巷布店的變遷,陳老先生如數家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馬巷共有21家布店,由于稅收負擔重,很多布店經營不好而紛紛關店,最后只剩下3家,這里面也包括了我家的布店。3家布店都集中在一條街上,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把這條街稱為‘賣布巷’,街道命名時也就采用了這個叫法。” 老布店經歷過滄桑歲月的洗禮,也見證了馬巷、甚至廈門整個地區賣布行業的興衰。陳老先生告訴導報記者,計劃經濟年代,買布都是憑著布票購買,一般按人頭分配每人每年14尺布。如果年輕人到鎮里結婚登記,每對新人還可以補貼20尺布。當時,很多家庭都有縫紉機,逢年過節,大家都會買布回家自己做衣服。一過節,布店的生意就非常火熱,請四五個伙計都忙不過來。 之后,由于布票、糧票、油票等的取消,布店的生意也漸漸黯淡。現在,越來越少人自己買布做衣服,老布店則面臨著生存危機。 仍在堅守的布店現在主要經營一些床上布料和農村紅白喜事用的布料,前來買布的客人也寥寥無幾,但陳企跑老人仍然堅持每天開店。“人老了,有個事情做比較好,可以活動下筋骨。而且很多老顧客都惦記著我和布店,不能讓他們撲空。再說我跟它已經有感情了,不舍得丟棄”。 |
- 2012-06-26翔安區人大組織代表視察城市管理工作
- 2012-06-04翔安區人大: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工作
- 2012-05-04翔安區人大代表視察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情況
- 2012-01-22廈門一聾啞夫妻 12年憑借理發手藝剪出聲色事業
- 2011-06-29上半年福建已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8.27萬套
- 2011-05-17廈門光電產業再添重量級“新軍”
- 2010-11-25海滄大橋下月分道行駛
- 2010-09-21臺風天翔安隧道作用凸顯